2025年10月11日至12日,河南省委书记刘宁深入商丘柘城、周口鹿邑及淮阳调研,在柘城县朱襄镇的玉米烘干生产线上,他亲手测量玉米含水量,细致询问农业合作社助农实效,这一俯身一线的举动,既是河南省委紧盯“三农”的生动缩影,更是特殊时节里,省级领导为秋收“护航”的责任担当。(2025年10月12日北青政知新媒体)
当下,河南、河北、山东正处秋收关键期,一场突如其来的持续降雨,却给三地农民出了道“难题”。雨水不仅拖慢秋收秋种进度,更让刚收割的玉米陷入“霉变发芽”危机。社交平台上,农户晒出的玉米发芽视频,牵动着全国网友的心。对农民而言,粮食一旦霉变,一季辛劳便可能付诸东流,储粮难俨然成为眼下最紧迫的民生痛点。
越是灾情当前,越见担当。刘宁书记直奔烘干生产线,正是瞄准了农民最迫切的需求。面对“粮等人烘、机不够用”的现实,仅靠调研不够,更需实打实的举措,既要推动全省产粮区烘干设备“应开尽开”,更要让设备向田间地头倾斜,破解“烘干线远在天边、湿粮堆在眼前”的困境,真正把服务送到农民心坎上。
邻省山东的做法,为各地提供了鲜活范本。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直接公布2640个粮食烘干服务点清单,地址、联系方式一目了然,让农户“烘粮有门”;同时调配履带式收割机抢收,用精准服务为秋收兜底。这份“把实事做到明处”的务实,值得借鉴推广。
秋雨中的秋收,考验着治理温度与行动速度。从河南省委书记一线督战,到各地急农民之所急,只要党委政府与百姓并肩抗灾,把烘干设备用足、把助农措施落细,就一定能化解连阴雨带来的难题,让2025年的秋天,成为农民“颗粒归仓、劳有所获”的安心季。(通讯员: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