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别让“节后综合征”拖慢干事节奏
时间 :   2025-10-10 21:1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周羽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假期结束后,部分干部易受“节后综合征”影响,出现思想懈怠、工作迟滞等问题:思想层面仍停留在假期的松弛状态,工作中“拖延症”“迷糊症”凸显,面对任务缺乏主动性与专注力,甚至存在“人在岗心在外”的消极履职现象。此类表现,不仅会直接延误工作推进进度,更会损害群众对干部队伍的信任根基,不利于政务工作的高效开展与公信力建设。因此,切实做好节后收心工作,推动干部迅速回归工作正轨,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与政务工作推进的重要任务。


节后收心,首在“思想归位”,拧紧“责任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干部若思想上“松一寸”,工作上就会“散一尺”。部分干部节后“不在状态”,根源在于责任意识淡化、奋斗精神松懈,把“节后缓冲”当成了“工作懈怠”的借口。要扭转这一局面,需从思想引导入手:一方面,通过召开“工作部署会”,重温岗位职责与年度目标,让干部清醒认识到“假期已过、任务在肩”,摒弃“等一等、缓一缓”的惰性思维;另一方面,可结合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用“因拖延工作损害群众利益”“因精神涣散导致工作失误”的反面事例敲响警钟,让干部明白“收心不是小事,懈怠就是失职”,从思想深处树立“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


节后收心,要在“行动提速”,按下“快进键”。收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更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长假结束后,群众的诉求不会“等一等”,项目建设的工期不会“缓一缓”,若干部迟迟不进入工作状态,很容易造成“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被动局面。这就需要干部主动“动起来”:对节前未完成的工作进行“回头看”,梳理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确保“旧账不拖欠”;对节后新启动的工作开展“提前谋”,深入基层调研、对接群众需求,确保“新篇开好局”。


节后收心,贵在“长效监督”,织密“监督网”。干部收心不能仅靠“自觉”,还需“外力”推动,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是防止“节后松劲”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纪检监察部门可开展“节后作风专项检查”,通过随机抽查等方式,重点督查干部到岗到位、工作状态、服务质量等情况,对“迟到早退”“上班摸鱼”“敷衍塞责”等问题及时通报、严肃整改,形成“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震慑;另一方面,可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鼓励群众对干部“节后不作为、慢作为”问题进行举报,让干部在“群众眼皮子底下”履职尽责。


节后收心不是“一阵风”,而是干部履职尽责的“持久战”。广大干部要迅速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责任感,把节后的“第一缕阳光”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第一股干劲”,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服务群众美好生活打下坚实基础。(从江县谷坪乡人民政府: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