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就业是增加广大民众收入的渠道。近年来,每年有1000万—1200万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多少?就业结构如何?目前,没有相关部门有准确的统计数据。有一句俗话“毕业即失业”来形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反映了我们在落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上还是有差距,这需引起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职能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关注。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不但要正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还要深入剖析问题根源。
一、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不同专业、行业和地区间用人需求差异较大,热门专业聚集度高、热门需求集中性高。
二、人才类型供需不平衡,专业需求与实际需求没有衔接。目前,工厂需求的职业技工不足,本科以上高学历非技工类供大于需,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
三、体制内竞争大,民企难招人。行政事业单位(国企)招考进入体制内竞争激烈,一些民营企业招大学毕业生难源于一些大学毕业生不愿意进入民营企业,认为没有保障、待遇低、不体面等原因所致。例如,2018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计划招聘科员,报名合格人数为5249人,计划招录2人,竞争比例为2624.50:1。
四、当前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结构不匹配。产业结构整体还是以中低端为主,对知识型劳动就业吸纳能力提升需要一个过程。
五、就业岗位需求少,竞争大。当前经济受到全球大环境的影响,各行各业的就业岗位需求有所减少,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六、高校在引导就业观及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方面没有做到实处。当前,我们高校大学毕业生面临最大的就业问题是就业,高校在引导就业观上没有做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观上还有一部分存在“就高不就低、热衷进入体制内、一步到位、不愿意进入基层锻炼”等不正确就业观念。
七、高校学生培养机制与社会人才供需机制没有实现有效衔接。主要体现在高校培养什么人才,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没有实现有效衔接。例如,张某是广西大学历史专业大学毕业生,除了参加2次中学教师招聘没有上岸之外,去其他公司应聘都没有愿意要历史专业的人才。(从江县委宣传部:潘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