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引用马克思的经典名言“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深刻阐明“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的实干逻辑,既是对工作方法论的精准点拨,更是对形式主义的有力警示。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却陷入了把“说法”当“办法”的误区,热衷于以完美的说辞去解释问题,而忽略了以实际行动去解决问题,与“行动至上”的要求背道而驰。
这些干部口中有“说法”头头是道,手中无“办法”迟迟不动,把语言的包装当成工作的实绩。有的信奉“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开了会就当交差,发了文便算尽责;有的面对群众诉求惯用“正在推进”“尽快处理”等托辞“打太极”,承诺时拍胸脯,兑现时“打白条”;还有的谈起问题滔滔不绝,讲起对策支支吾吾,用难题难办的“说法”掩盖不愿作为的实情。“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这般“光说不做”不仅透支公信力、冷却群众心,更在无形中消解发展动能,最终贻误事业发展。
“说”而不“办”的病灶,藏在政绩观和担当力的偏差里。破除“说法”依赖,需要从思想引导和制度变革两端发力。干部自身首先要校准政绩坐标,把“说得好”的功夫下到“办得实”的成效上,不断锤炼“破题本领”,积极主动到项目一线、田间地头、群众中间拜师学艺,在处理复杂矛盾、应对风险挑战中增长才干,让“有办法”取代“空说法”。自觉涵养“钉钉子精神”,对定下来的事、承诺过的话,一抓到底、务求实效,用“言必行、行必果”的担当,赢得群众信任。同时组织层面也要通过优化制度等方式进行正向引导、树立正确导向,要优化考核标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少看汇报材料,多查现场实情;少听口头成效,多验实际成果,让善谋实事、能解难题的实干家有舞台,让只会纸上谈兵、空喊口号的清谈客没市场,真正形成“干者有位、实者得酬”的良好生态。(山东省昌邑市委组织部:陈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