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晚,重庆理工大学就“男留学生与国内女生同住一栋学生公寓”一事发布情况说明并致歉。(2025年9月16日极目新闻)
重庆理工大学“男留学生与国内女生同住一栋学生公寓”,此事出现引发舆论热议,并非网民“出口无状”,而是学校的安排实在难以让人信服,若真如校方所言,是“男生宿舍家具不足”,为何优先安排留学生入住女生公寓所在楼栋?高校开学前的宿舍筹备本是常规工作,哪所学校会等到学生已到校,才发现“家具不足”?这样的解释未免过于牵强,背后的管理疏漏与优先级失衡,远比“巧合”更耐人寻味。
有人或许会问:“难道留学生素质不如国内男生?”其实争议的核心从不是“素质高低”,而是“管理公平”与“安全边界”。近年来,部分高校对留学生的“特殊化管理”屡遭诟病,既有“女生志愿者伴学”的争议举措,也有留学生违规后处理偏轻的案例。这些现象让公众产生“崇洋媚外”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当国内学生需遵守严格的宿舍管理规定,留学生却能因“特殊原因”突破性别同住的边界,这种“厚此薄彼”本身就是对公平的伤害。更何况,留学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行为习惯存在差异,管理难度本就更高,此时更应注重“边界感”,而非轻易打破住宿规则,置国内女生的生活不便与安全顾虑于不顾。
此次重庆理工大学的致歉,看似回应了舆论,却未触及问题本质。公众真正在意的,不是一句“对不起”,而是学校能否正视管理中的漏洞,为何宿舍筹备会出现“家具不足”的纰漏?为何在安排住宿时,优先考虑留学生的需求,却忽视国内女生的权益?过往类似的留学生管理争议,早已敲响警钟,为何仍有高校重蹈覆辙?这些问题不解决,再多的致歉也只是“遮丑”,难以平息公众的疑虑。
高校的核心职责是“育人”,而“育人”的前提是“公平管理”。对待留学生,既应给予必要的关怀与尊重,也需遵循与国内学生一致的管理标准,住宿规则、纪律要求、权益保障,都不应因“留学生”身份而有例外。唯有摒弃“特殊化”思维,将“学生权益”与“管理公平”置于首位,才能避免类似争议再次发生,也才能守住高校的育人初心与公众信任。
一纸致歉易写,补齐管理短板难行。希望重庆理工大学及其他高校能以此次事件为镜,认真反思管理中的问题,用实际行动完善制度、修正偏差,毕竟高校的形象从不是靠“道歉”维护的,而是靠每一次公平、严谨、负责任的管理积累的。(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