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人才工作莫要“贪大求洋”
时间 :   2025-09-17 20:0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宋玉旭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发展之道,唯在得人。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引得准、留得住、用得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关键命题。但人才工作并非脱离实际的“形象竞赛”,更不是装点门面的“数字工程”,要想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必须走出“贪大求洋”、“脱实向虚”的误区,坚持精准引才、融合用才、暖心留才,让“第一资源”切实转化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引才不是简单做加法,“拉郎配”式的凑数引才或“一窝蜂”式的同质化竞争,最后往往都是招非所需、人岗不适,无法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只有立足当地产业布局和发展战略,全面摸清人才底数和企业痛点,动态绘制产业发展“规划图”和人才需求“热力图”,才能将抽象的“缺人才”细化为“缺什么类型、什么层次、具备何种能力的人才”,在统筹兼顾中定准引才方向。蓝图绘得好,更要落得实。要大胆“走出去,请进来”,积极运用“揭榜挂帅”“赛马选才”等市场化手段,探索“订单式”培养、专项招聘等灵活机制,深化高层次人才“候鸟式”“飞地式”柔性引进政策,以多元化引才格局推动人才从“单向引入”向“按需对接”转变。同时,坚持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有效破除产业和人才“两张皮”,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项目、激活一个领域的链式反应。


人才引进来只是开始,如何用得好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科研保障、职业支持和人才评价”,对科学用才作出了系统指引。一方面,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打破传统体制机制壁垒,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建立以实绩、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探索“谁用人、谁评价”的自主定才机制,充分为人才松绑、向用人主体授权,让能干者、实干者得到应有回报,充分释放人才价值,激发创新活力。另一方面,搭建人才干事“大舞台”。聚焦“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凝聚政、校、企多方合力,共建专家工作站、技术研发中心等高能级科研平台,支持发展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等立体化创新创业平台,形成“技术攻关+孵化升级+产业加速”的全链条支持体系,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莫道天涯无倦鸟,此心安处是吾乡。若只重视引进、忽视服务,人才难免成为“匆匆过客”,而留住人才,关键在于想人才之所想。要聚焦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医疗康养等“关键小事”,提供“人才一卡通”“服务专员”等便捷高效解决方案,切实解决后顾之忧。人才服务不是一时一地的应景之作,而是需要长期坚持、持续改进的制度性建设。通过建立人才服务联席会议机制,定期梳理解决人才反映的突出问题,并将人才满意度纳入相关部门考核指标,真正营造持久稳定的人才发展生态。同时,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关心关怀,积极吸纳人才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组织开展国庆研修、专家休假等系列人才活动,进一步密切党与各类人才的联系,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氛围,提升人才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宋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