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规定》,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进入制度精细化实施新阶段。该规定通过构建权责明晰、程序严密、效果持续的工作体系,为新时代党员处分工作提供了“精准导航”。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唯有扎实推进精准化界定、规范化取证、长效化治理这“三重进阶”,方能真正实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纪律建设目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行稳致远。
第一重进阶:精准化界定,明晰权责边界。精准界定适用情形是确保《规定》有效落实的基础,也是党员处分工作的首要进阶。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党组对适用范围存在理解偏差,有的过度扩大解释,致使处分泛化,挫伤党员积极性;有的随意缩小适用,形成监督盲区,削弱纪律执行力度。以双重管理单位为例,党组与地方党委常因权责不清,出现对同一党员重复处分或相互推诿的尴尬情况。这一现象充分说明,若不精准界定权责,党员处分工作就会失去方向。因此,必须严格依据《规定》,结合单位职能与党员管理实际,细化适用情形,清晰划定权责边界。通过制定详细操作指南、建立典型案例指引库,为准确适用提供明确参照,确保每一项处分决定都经得起法理检验,做到公正严明、不偏不倚,完成从模糊管理到精准施策的关键进阶。
第二重进阶:规范化取证,夯实证据链条。证据是党纪处分的核心要素,其完整性与合法性直接关系处分决定的权威性,规范化取证是党员处分工作的重要进阶。然而,当前部分单位在证据收集审查环节存在明显短板,证据收集不规范、链条断裂等问题时有发生,使处分决定面临争议风险。从“模糊施策”进阶到精准界定后,若没有坚实的证据支撑,处分决定就如同空中楼阁。破解这一难题,需强化证据意识,严格遵循《规定》要求,构建严密证据体系。调查取证时,既要捕捉直接证据,又要注重间接证据补充,确保各类证据相互印证、环环相扣;对言词与实物证据交叉印证部分重点核查,坚决杜绝孤证定案。同时,建立严格的证据合法性审查机制,对每一份证据进行细致检验,以坚不可摧的证据链条为处分决定筑牢根基,实现从粗放取证到规范严谨的进阶跨越。
第三重进阶:长效化治理,深化标本兼治。党员处分决定的作出,并非工作的终点,而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新起点,长效化治理则是党员处分工作的终极进阶。但在现实中,“一处了之”的现象较为普遍,对受处分党员的教育帮扶缺失,对整改成效的跟踪评估不足,严重削弱了处分的震慑与教育作用。必须着眼长效化治理,构建全链条跟踪机制,建立受处分党员回访教育制度,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帮助其剖析问题、重拾信心;对处分决定执行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宣布、待遇调整等程序落实到位。此外,要以处分案件为警示,督促相关单位深入开展以案促改,从制度层面查漏补缺,将处分决定的“治标”成果转化为管党治党的“治本”效能,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的有机统一。(中共山东省莱西市委组织部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