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这块石头总算落地了,太感谢医生们了!”7月11日,在第一师医院拿到诊断结果的那一刻,腹股沟长了肿瘤的张翰文(化名)和家属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份安心的背后,是第一师医院援疆专家的专业坚守,更是与阿克苏市人民医院刚启动的紧密型医联体带来的温暖守护。
事情要从几天前说起。7月4日,第一师医院和阿克苏市人民医院正式启动了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原本两家医院成了携手并肩的“健康伙伴”。当天,第一师医院病理科援疆专家、副主任巴晓群(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阿克苏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指导工作时,恰好遇上了这位被肿瘤困扰的患者。
病例讨论时,阿克苏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的医生们将张翰文的穿刺切片拿出来,请巴晓群副主任一起阅片解惑。经过仔细的阅片和询问病史,巴晓群副主任发现部分关键的免疫组化抗体并未开展,无法明确诊断。经过讨论,本着“最多跑一次”的初衷,巴晓群副主任建议“还是把切片送到第一师医院病理科会诊,在第一师医院把完整的免疫组化项目补充完整来明确诊断。”大家一拍即合,于是便与临床医生和患者沟通后续事项。
7月7日一早,患者家属带着标本来到第一师医院。巴晓群副主任再次仔细询问病史,随即开始阅片,同时在多头显微镜下给科室里的同事们讲解,叮嘱做好后续的免疫组化项目的完善工作。第二天下午,免疫组化结果出来后,也验证了初步诊断的正确性。“这是一例软组织的交界性(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肿瘤,切除干净后,定期随访就可以了。”巴晓群副主任与患者家属沟通到。
“听到诊断明确,我就不那么焦虑了。这里的诊断速度很快,专家们都很耐心的和我讲解是怎么一回事,后续日常生活有哪些注意……”张翰文一筹莫展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巴晓群副主任笑着说:“咱们就是要把情况弄清楚,让你明明白白过日子。”作为援疆队伍中的一员,巴晓群副主任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有一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的贴心。
巴晓群副主任说:“紧密型医联体就像搭起了一座健康桥,让好的医疗资源能顺着桥走到患者身边。以前可能要跑更多路、费更多劲才能弄明白的病情,现在因为两家医院手拉手,医生们能随时沟通,资源能高效共享,让患者少了奔波,多了安心。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基层的医生有更多的便捷的学习机会,逐步提升业务水平。”
如今,这座健康桥才刚刚搭起来,就已经让大家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随着医联体慢慢变“亲密”,一定会有更多像这样的患者,在身边就能享受到贴心又专业的诊疗服务,让健康的笑容越来越多。(新疆阿克苏一师医院宣传科:黄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