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泗水,天高云淡。行政中心后的银杏林披上金色盛装,片片黄叶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芒,为这个满载收获的季节增添了庄重而深沉的底色。
10月21日,我县为一批到龄老同志举行了一场庄重简朴的集体荣退仪式。现场没有喧天的锣鼓,唯有紧握的双手传递着真挚情谊;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深情的目光诉说着崇高敬意。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我全程参与其中,深切感受到这不仅是一场告别,更是一次初心的回望、一次使命的接力。
荣退,映照的是忠诚奉献的政治本色。仪式上,一位在教育战线奋斗了三十八年的老校长身披红色绶带,声音坚定:“三十八年,我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泗水的孩子们,无怨无悔。”这句朴实的话语,凝聚着一位老党员对事业的无限忠诚。从他骑着自行车奔波于乡村教学点的青春岁月,到为教育均衡发展殚精竭虑的中年时光,其职业生涯与泗水教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代党员干部的共同特质:始终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荣退仪式的意义,首在“致敬”。一纸证书,铭记着无悔付出;一块纪念牌,镌刻着使命担当。这场庄重的仪式,将无形的奉献化为有形的尊崇,郑重宣告:数十年的忠诚与坚守,组织永远铭记,这片土地永远感恩。
荣退,彰显的是薪火相传的使命担当。在泗水这片热土上,无数老同志将毕生智慧奉献给各自岗位。县人民法院退休一级法官丁国玲,在司法战线耕耘三十余载,长期扎根执行工作一线。她曾带领团队通过精准临控成功拘留被执行人,又凭借丰富的调解经验促成案件圆满执结。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将多年积累的执行心得、调解技巧系统整理,倾囊相授给年轻干警。“执行工作既要雷厉风行,也要春风化雨”,这句朴实的工作心得,成为年轻法官快速成长的座右铭。
这种传承,超越了一般的工作交接,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老同志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初心,年轻一代接过的不仅是工作经验,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荣退仪式恰如一个承前启后的平台,让宝贵的实践经验得以系统传承,确保我们的事业薪火相传、根基永固。
荣退,开启的是老有所为的全新征程。荣退不是终点,而是人生新篇章的起点。在泗水,许多老同志将退休视为“转场”而非“离场”。几年前从文化馆退休的一位老党员,如今是社区“非遗传承工作室”的带头人,每周义务教授剪纸、书法,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一位曾任职信访岗位的老同志,凭借数十年群众工作经验,成为社区里备受信赖的“调解员”,巧妙化解邻里纠纷。他们自发组成的“银发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理论宣讲、文明创建、基层治理的第一线,成为新时代“银发先锋”的生动写照。这深刻诠释了荣退的时代价值。它传递出鲜明导向:奋斗者永远值得尊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永不“退休”。它激励老同志们以更从容的姿态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智慧力量,实现人生价值的二次升华。
秋意渐深,天宇愈澄。银杏叶终将飘落,化作滋养春泥的沃土。老同志们荣退的身影,也将积淀为前行路上最温暖的力量,激励后来者在建设现代化泗水的新征程上接续奋斗、再创辉煌。这场庄严的仪式,致敬的是无悔的奋斗岁月,传承的是炽热的为民初心,开启的是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它让尊崇与感恩深深融入党内政治文化的血脉,让“渐秋寒”的时节洋溢着组织的温暖,让共产党员的荣光,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永远璀璨、永不褪色。(中共泗水县委组织部: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