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若干规定》,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积极担当作为,将《若干规定》落到实处。
正确的思想认识是打好减负的基础。从思想认识上做好基层减负工作,核心在于破除思想观念上的桎梏,强化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工作导向。正确的政绩观强调政绩的核心是解决实际问题、增进群众福祉,不仅是单纯的报表数据、台账厚度,需引导各级干部认识到基层工作的成效应体现在群众的满意度上,而非“材料政绩”“表面文章”,在工作过程中回归基层工作本源,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明确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群众,并从思想根源上批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明确其与党的优良作风的对立性,大力鼓励干部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杜绝“摆架子”“走过场”“搞花架子”的错误行为。
执行制度是保障减负力度的重要手段。做好减负工作力度,关键在于让各项减负制度“长牙带电”,确保政策落地不走样、不打折扣。通过刚性约束,表明“红线”和“底线”,对于《若干规定》,需细化量化执行标准,明确违反制度的具体情形和惩戒措施,避免“弹性空间”导致的执行不力。通过压实责任主体,明确各级党委(党组)为基层减负的主体责任,将减负成效纳入领导班子考核,避免责任“甩锅”给基层,同时建立“一把手”牵头的减负工作机制,定期督查制度执行情况,对执行不力、推诿扯皮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定期进行基层减负工作“回头看”,重点检查已整改问题是否反弹,确保执行效果长效化。
坚持党风党性党纪齐抓,增强减负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优良党风凝聚人心、引领社会风气。”从党风入手,整治文风会风,从源头压缩文件会议数量,明确“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杜绝“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从党性入手,激励担当作为,树立“实干者得实惠”的导向,将基层干部从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后,让基层有更充足的精力和时间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工作,并通过实绩考核激励其主动担当。从党纪入手,严肃查处减负不力问题,不定期通过明察暗访、群众举报等方式,及时发现并查处加重基层负担的典型案例,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并通报,用好政策宣传和典型案例引导等方式,让基层明确工作职责,减少因理解偏差产生的额外负担。
基层减负并非一日之功,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也非一纸空文,而是要通过强化基层减负的力度和硬度,让基层减负从“纸面规定”变为“实际行动”,真真正正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干部才能真正轻装上阵,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贵州省惠水县委组织部:王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