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如何在生活与工作中找准定位,践行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清醒做人,诚实做官”这八个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为官之道,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清醒做人,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清醒意味着时刻保持对自我的认知,不被外界的喧嚣与诱惑所左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会面临各种选择,倘若缺乏清醒的头脑,便容易在物欲横流中迷失自我,陷入无尽的迷茫与困境。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人,为了追逐名利,不惜放弃自己的原则与底线,最终却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相反,那些能够清醒认识自我、坚守本心的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做出正确的抉择。季布守信,留下“一诺千金”的千古美名;魏征忠心真谏,成为唐太宗明得失的珍贵“人镜”。他们皆因清醒做人,秉持诚信、坦荡的品格,而流芳百世。
诚实做官,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准则,也是取信于民的关键。所谓诚实,就是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必须用于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谋发展。古往今来,多少清官廉吏,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包拯铁面无私、不慕荣华,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们以诚实为官,赢得了百姓的敬仰与爱戴。反观当下,个别干部却背离了诚实的原则,为了政绩不择手段,虚报数据、搞形象工程,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更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为官的初衷,更是对人民的辜负。
那么,党员干部如何才能做到清醒做人、诚实做官呢?
首先,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只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住自己的底线。其次,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敬畏权力,深知权力的来源与用途,谨慎用权、廉洁用权;敬畏人民,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敬畏法纪,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不触碰法律的红线。最后,要自觉接受监督。监督是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手段,党员干部要主动将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确保自己的行为始终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
清醒做人,方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稳健;诚实做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党员干部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要时刻牢记“清醒做人,诚实做官”的教诲,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壮丽篇章。(中共李沧区委组织部:姜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