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地纵深推进违规吃喝专项整治的进程中,人民网的评论犹如一声警钟,提醒我们要正确理解和执行政策,把握好“禁”与“放”的平衡。这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课题,关乎党风廉政建设,更关乎民生福祉。
“禁”的是违规吃喝背后的权力寻租、公款滥用等沉疴。违规吃喝,看似只是简单的口腹之欲,实则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些人借着吃喝的幌子,进行利益输送,滥用公款满足私欲,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基层党组织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必须坚决扛起责任,对违规吃喝行为保持“零容忍”的态度。要坚持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吃喝、餐饮浪费等歪风陋习露头就打、反复敲打。只有以铁的纪律、严的要求,才能刹住这股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个别地方出现了“层层加码”的现象,将“禁止违规吃喝”简单粗暴地等同于“禁止吃喝”。这种做法是典型的懒政,是形式主义的变种。基层党组织肩负着上传下达、落实政策的重任,但这种错误的执行方式,不仅没有真正落实好整治要求,反而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商家因此失去了生意,城市的民生烟火也变得黯淡无光。民生的温度,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这些日常的消费场景之中。过度“禁止”,无疑是对民生的一种伤害,也违背了整治行动的初衷。
基层党组织要把握好“放”的尺度,为正常消费亮绿灯。正常的餐饮需求,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承载着社交、传承文化等多种功能。让大家可以安心地品尝美味,不仅能满足民众的生活需求,更能激发市场活力,让城市充满生机与活力。基层党组织要认识到,保障正常的餐饮消费,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民生发展的重要一环。要积极引导群众正确区分违规吃喝与正常消费,鼓励人们在合理合规的前提下进行消费,让人情更有温度,让城市的烟火气更加浓郁。
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党组织要做到精准施策。一方面,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通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完善监督机制等方式,确保党员干部不触碰违规吃喝的红线。另一方面,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让群众和商家了解整治的真正目的和范围,消除误解和担忧。同时,基层党组织还要积极关注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在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正常的餐饮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
禁止违规吃喝专项整治,考验着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智慧和责任担当。只有把握好“禁”与“放”的平衡,做到精准发力、有的放矢,才能让整治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既有效遏制违规吃喝的歪风邪气,又能保障民生,让城市的烟火气与党风廉政建设相得益彰。(从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莫应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