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如同一股清风,自北京中南海吹拂开来,迅速席卷神州大地,开启了一场深刻改变中国的作风之变。十余年春华秋实,八项规定不仅重塑了党风政风,更引领了社风民风,成为新时代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一张“金色名片”。
立规明矩,筑牢作风建设之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八项规定的出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加强自身建设、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抉择。它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规范出访活动等细微处入手,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划出了清晰的红线。八项规定的每一条内容都切中时弊、有的放矢。在调查研究方面,要求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让领导干部能够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实情,避免了形式主义的调研。精简会议活动,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模和时间,提高了会议效率,让干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规范出访活动,合理安排出访日程,严格控制随行人员,体现了务实、节俭的作风。这些看似细微的规定,却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意义。它彰显了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向全党全社会释放了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八项规定的出台,让党员干部明白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为作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以上率下,引领党风政风之变。“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自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总书记到基层考察调研,不封路、不清场、不扰民,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与群众亲切交谈,关心群众疾苦。中央政治局的领导同志们也严格遵守八项规定,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优良作风。在党中央的示范引领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纷纷行动起来,自觉遵守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从整治文山会海到规范公务接待,从清理办公用房到整治公车私用,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八项规定的落实,让党员干部更加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他们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如今,在基层,我们看到更多的干部走进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在社区,我们看到更多的干部关心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怀。党风政风的转变,让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
久久为功,推动社风民风向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党风政风的转变,如同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风民风。八项规定不仅改变了党员干部的行为方式,也引领了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在八项规定的影响下,社会上的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曾经盛行的高档宴请、豪华礼品逐渐失去市场,勤俭节约成为社会风尚。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八项规定也推动了诚信建设和社会公德的提升。在商业领域,企业更加注重诚信经营,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加遵守社会公德,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得到弘扬。八项规定的实施,也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良好的作风环境为企业发展和个人创业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提高了,审批流程简化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这使得更多的人敢于创业、勇于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继往开来,续写作风建设新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的征程已经走过了十余年,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持续推进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细化八项规定的具体要求,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刚性执行。同时,要持续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自觉践行党的优良作风,要做到心中有戒、行有所止。
“八项规定”,短短四字,却有着千钧之力,改变了中国,也塑造着未来。在新时代的浩荡征程中,我们要以“八项规定”为指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改进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清风正气中书写更加辉煌的时代篇章!(山东东营市垦利区委组织部:吕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