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纵深推进之际,一场穿透性查摆与立体式整改的作风淬炼正在铺展,这不仅是作风建设的体检报告,更是党性修养的进阶指南,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在刮骨疗毒中锤炼政治本色,于标本兼治中涵养清风正气。
“纤尘不拭终成垢,蚁穴不塞必溃堤”,问题清单贵在“小”字筑基。党员干部思想防线的松动,往往始于“小节无碍”的侥幸。有些问题如“苔花米小”,在墙角暗处悄然绽放;有些症结似“雪泥鸿爪”,在岁月流转中刻下深痕。一次超标接待的“热情周到”,一项政策落实的“选择执行”,一回调研指导的“盆景路线”,这些裹着“糖衣”的微恙,恰是作风建设的“致命隐雷”。制定问题清单,就是要破除“久居兰室不闻其香”的感知麻木,既查摆台账中的虚浮数据,更拷问行动里的打折变通;既扫描会场上的繁复流程,又深究决策中的功利算计。只有以“放大镜”捕捉苗头,用“透视镜”扫描病灶,问题清单才能成为祛除作风沉疴的“解剖刀”。
“凿井当及泉,张帆须济川”,整改落实重在“深”字发力。整改不是文字材料的叠床架屋,而是直抵灵魂的刮骨疗毒。现实中,有的整改方案如“纸上栽花”,空有艳丽却无内在;有的整改进展似“镜中摘月”,看似触手可及实则遥不可及。究其根本,皆因缺乏“一篙到底”的穿透力。面对“四风”问题的隐形变异,不能止于“头痛医头”的应急处理,而需抽丝剥茧、追根溯源:享乐主义的“新马甲”下是否藏着特权思维?官僚主义的“技术化”背后是否存着脱离群众?形式主义的“数字化”表象是否掩盖急功近利?唯有循脉问诊、直捣黄龙,方能让整改成为正本清源的“清醒剂”。当整改清单转化为思想淬炼的“路线图”、作风重塑的“施工图”,作风建设便能实现质变跃升。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标本兼治要在“融”字求效。作风建设绝非“单兵突进”的战役,而是系统工程的多维发力。问题清单与整改措施,既要剜除行为上的“腐肉”,更要净化思想上的“源头”;既需破除“顽石”积弊,又要培育“沃土”新风,让学习教育成为干部成长的“营养剂”、事业发展的“助推器”。要把问题整改融入工作全链条,使每次查摆都成为党性锻炼的实践课堂;将作风治理嵌入干部管理全周期,让制度约束化作干事创业的自觉遵循。当干部在整改中实现“破茧成蝶”,组织在治理中完成“凤凰涅槃”,作风建设便能超越“就事论事”的局限,迈向“标本兼治”的新高度,真正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亮丽名片。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制度建设成在“长”字固本。作风建设最忌“运动式”治理,风来时偃旗息鼓,风过时故态复萌。有些问题“春风吹又生”,源于制度堤坝的蚁穴未堵;有些顽疾“按下葫芦浮起瓢”,皆因长效机制的贯通不畅。要以制度建设的“金匮石室”,构筑作风治理的“铜墙铁壁”,让“不敢”的震慑、“不能”的约束与“不想”的自觉交响共鸣,编织起正风肃纪的立体防线。从干部考评的“作风标尺”到日常监督的“数据画像”,从党性教育的“沉浸熔炼”到选拔任用的“德才标尺”,这些制度设计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组,驱动作风建设有序推进。当纪律规矩内化为行为准则,优良作风外化为行动自觉,全面从严治党便能实现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升华。(山东烟台高新区党群工作部:杨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