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下,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既是筑牢思想根基的“铸魂工程”,也是提升队伍战斗力的“强基工程”。面对党员群体结构多元化、学习需求差异化的新形势,唯有以创新为驱动,在培训形式、内容供给上持续突破,才能推动党员教育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
一、创新培训形式,破解“单一化”难题
传统“填鸭式”“会议式”教育已难以满足党员学习需求,需通过技术赋能与场景融合,构建多维立体的教育生态。
一是“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移动端“微课堂”、直播互动等线上资源,打破时空限制。二是“分类+分层”精准施教: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差异化形式。例如,对流动党员推行“云端党支部”动态管理,对老党员实施“送学上门”,对青年党员引入“擂台赛”“情景模拟”等互动模式。
二、创新内容供给,突破“泛化性”瓶颈
党员教育需避免“大水漫灌”,应紧扣时代脉搏与实际问题,打造“靶向式”内容体系。一是强化核心理论武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结合党史、党章开展专题教育。比如通过“四微”学用活动,将宏大理论转化为“身边案例”,增强感染力。二是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设计课程。
党员教育培训的创新,本质是让“党味”更浓、“鲜味”更足、“实味”更显。通过形式、内容、机制的三维革新,既能点燃党员学习热情,又能将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AI技术赋能、跨区域联学等新模式,让党员教育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贵州省惠水县交通运输局:李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