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健全人才的战略布局,加速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聚集更多的优秀人才。但是,有的地方不重视产业定位,不重视对人才的需要,只注重引进而不注重利用,盲目地进行“抢人大战”影响力引才促发展的质量。要加强政策导向,实现“重引”到“用好”的转变,使人才的流动更加顺畅,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坚持因需引才。在“人才荒”的背景下,要坚持“以需为本、以用为本”,把筑巢引凤与当地的发展同频共振,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引才途径,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要改进人才考核办法,突出实绩,防止单纯靠“帽”和“重金”来吸引人才。要积极探索、开发专业性、行业性的人才市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高层次人才信息交换平台,构建人才信息库,对人才流动方向、行业分布情况进行准确定位,为实现科学、精准地引进人才奠定基础。
坚持适才而用。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吸引人才是发展的前提,用好人才是发展的关键。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让科技人才无“身份”和“学历”的烦恼,力争做到人岗精准匹配,让“好钢”在“刀刃”上发挥作用。要弥补人才本身的缺陷,给他们一个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不仅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还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才有用武之地。要加强跨地域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和激励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科研一线去,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人才资源共建共享,让“错位”的人才回归到最好的岗位上,人尽其才。
坚持环境留才。“鸟择良木而居,鱼逐水草而栖。”人才引得进、育得出,关键还得留得下、待得住。要确保“硬件”上有保障,确保工资上、住房、医疗、教育、工资等方面的保障,杜绝“后顾之忧”的产生。要建立健全的激励体系,防止人才“躺平”,为敢于担当、能担当、敢担当的人才提供支持。要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的基础上,突出物质奖励,改善经济待遇,使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人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人才效益“生态圈”。要尊重人才的意志,掌握人才的心理需求,解决好教育、医疗、养老等“关键小事”,形成一个尊重人才、关爱人才、为人才服务的温馨生态。(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人民政府:唐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