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是激活乡村产业、文化、生态振兴的“源头活水”,更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动能。唯有筑牢留才“港湾”、搭建用才“舞台”、优化育才“土壤”,才能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安身立命、大展拳脚,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留住人才,政策保障是基础。乡村与城市在公共服务、发展机遇上的差距,是人才流失的主要症结。破解这一难题,需以精准政策破除体制机制壁垒,让人才“留得安心”。各地应打好“政策组合拳”,在创业扶持上,通过财政补贴、金融贷款贴息、项目资金支持等,降低人才返乡创业成本;在生活保障上,完善乡村教育、医疗、住房等基础设施,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后顾之忧;在发展支持上,打破“唯学历、唯职称”桎梏,建立以实绩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让“田秀才”“土专家”也能评职称、受表彰,让人才真实感受到政策温度,坚定扎根乡村的决心。
留住人才,事业发展是核心。人才的价值在于施展才华,没有适配的产业平台,再优厚的待遇也难以留住人心。乡村需立足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拓展新业态,让人才“有事可干、有业可兴”。在传统农业领域,搭建农技推广平台,让农业技术人才助力品种改良、产量提升;在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领域,打造创业孵化基地,支持人才发展直播带货、民宿运营等项目;通过村企共建等模式,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让人才在产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
留住人才,成长环境是关键。良好的发展生态能让人才“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良性循环。要构建“精准滴灌”的培育体系,依托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训,让本土人才提升技能,让外来人才适配乡村;要健全“传帮带”机制,遴选资深从业者担任导师,帮助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要营造尊重人才、宽容失败的氛围,鼓励人才大胆探索创新,让人才在乡村既能收获事业成就感,也能感受到情感归属感。
人才留,则乡村兴。留住乡村人才,既要靠政策红利的“硬支撑”,也要靠产业发展的“强磁场”,更要靠人文关怀的“软实力”。唯有多方协同、久久为功,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生态,才能让各类人才在广袤乡村扎下根、沉下心、干成事,为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提供不竭智力支撑。(贵州省剑河县观么镇人民政府:雷渲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