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点多、线长、面广,能否打破壁垒、凝聚合力,直接关系治理效能与民生温度。党建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红纽带”,以政治引领定方向、以组织建设强根基、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将分散的治理要素有机整合,推动基层治理从“各自为战”迈向“协同共治”,真正下好全域联动的“一盘棋”。
党建“红纽带”强基固本,筑牢治理体系“主框架”。基层治理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健全的组织体系作为支撑。党建引领下,通过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治理最末梢,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壁垒与层级界限,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治理格局。党组织作为治理核心,发挥统筹协调、牵头抓总的作用,把社区、社会组织、群众等各方力量纳入治理体系,明确权责边界、规范运行机制,让原本分散的资源变为集中的优势,让零散的行动形成统一的步调,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确保治理方向不偏、力度不减。
党建“红纽带”凝心聚力,激活共治共享“动力源”。基层治理不是单一主体的“独角戏”,而是多元参与的“大合唱”。党建“红纽带”的核心作用,在于以政治引领凝聚思想共识,以组织号召动员各方参与,让党员干部带头示范,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社会组织从“边缘端”走向“主战场”。通过搭建议事协商平台、健全共建共享机制,畅通意见表达渠道,化解利益分歧、凝聚治理合力,使不同主体在党的领导下目标一致、行动同步。这种多元协同的治理模式,既激发了基层活力,又汇聚了治理智慧,让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作为”,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
党建“红纽带”扎根民生,校准治理服务“风向标”。基层治理的落脚点,始终是为了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建“红纽带”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治理资源下沉、服务重心下移。通过党员联户、志愿服务、民情收集等机制,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把温暖送到心坎上。党组织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既聚焦“大事要事”的统筹推进,又关注“小事琐事”的妥善解决,用有温度的服务回应群众期待,用实打实的成效赢得群众信任,让基层治理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治理过程中持续提升。(计划乡人民政府: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