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村级后备力量,不仅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乡村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保障。当前,各地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工作稳步推进,一批有理想、有知识、有闯劲的年轻人被纳入组织视野。但要让他们真正脱颖而出、扛起重任,还需坚持把实践一线作为最好的“练兵场”,在攻坚克难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以实干为首要赛道,在压实责任中加速成长。“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培养后备力量,不能只建名册、不进战场。要敢于打破隐性壁垒,主动给位子、压担子,把他们放到吃劲岗位上去磨炼。应根据个人特长和乡村发展需要,安排其担任便民服务代办员、共富项目助理、矛盾纠纷调解员等职务,直接参与产业发展、矛盾调解、政策宣讲等具体工作。只有在实战中,他们才能深入体察村情民意,真切掌握群众工作方法,有效提升应急处突和统筹协调能力,逐步积累实绩、赢得认可,完成从“后备”到“主力”的转变。
以导师制为关键支撑,在言传身教中传承薪火。“传帮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培养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村级后备力量普遍存在热情高、经验少,思路新、办法缺的情况。要建立健全“导师帮带”机制,精心选派乡镇领导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优秀村干部等担任导师,与后备力量结成对子。导师要带着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家中、奔赴项目现场,在真实场景中手把手教方法、传经验、解疑惑,示范如何吃透政策精神、如何发动组织群众、如何规范议事决策、如何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帮助他们快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本事。
以机制作为根本保障,在严管厚爱中激发活力。好干部既是练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对村级后备力量的管理不能一选了之,必须建立常态化跟踪、动态化调整、科学化评价的机制。要坚持以实绩考核和群众评议为核心,定期评估其履职情况、任务完成质量和能力提升进度。对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要大胆使用,及时通过合法合规程序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做到“备而有为”;对不适应、不担当的,也要及时调整,保持后备力量队伍的“一池活水”。同时,要在政治上多引导、事业上多搭台、生活上多关心,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期望,安心扎根基层、倾情奉献乡村。
培育村级后备力量,非一日之功。要以最大的诚意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用实践的沃土让年轻力量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唯有如此,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让乡村沃土上的“新苗”茁壮成长,早日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办事处:刘笑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