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政权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为新时代基层建设指明了方向。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才能激活基层政权活力,筑牢国家治理的坚实根基。
政治引领定方向,筑牢治理主心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首要在于强化政治引领,确保治理不偏航、不走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 “神经末梢”,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的坚强堡垒。从城市社区到乡村田野,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凝聚起治理的强大合力。各地通过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治理体制,将党的领导融入各类组织章程,实现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组织赋能强根基,激活基层动力源。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基层治理的关键支撑。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必须靠坚强的组织体系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各地积极创新组织设置模式,推动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向基层延伸。通过划分网格党组织、建立党建联盟、推进“红色物业”建设等方式,将组织链条延伸到生产生活各领域,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战斗堡垒。
服务为民践初心,擦亮治理民生底色。基层治理的成效,最终要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机制,到“一老一小”重点服务保障,基层党组织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实实在在的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感受到党的温暖,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机制创新破难题,健全治理长效链。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机制保障。面对基层治理中的“小马拉大车”等突出问题,各地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通过建立村(社区)事项准入制度,清理规范“滥挂牌”,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让他们有更多时间精力服务群众。同时,健全议事协商机制,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评判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引领定向领航,以组织建设强基固本,以民生服务践行初心,以机制创新破解难题,才能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坚实根基。(山东省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