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让“快牛”行稳、“慢牛”跟紧 奏响乡村振兴新强音
时间 :   2025-11-06 18:1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琇丽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基层党员干部作为政策落地的“排头兵”与群众致富的“领路人”,其队伍活力与履职效能直接关系到乡村发展的成色与速度。当前,部分地区基层治理中出现了党员干部履职不均衡的现象。一方面,那些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快牛型”干部被委以重任,长期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出现“干得越多、负担越重”的困境;另一方面,少数“慢牛型”干部出现对工作任务绕道走心理,存在畏难情绪、惰性思维和少干、不干负担越轻的思想,不仅拖慢了乡村振兴整体进度,也影响了干部队伍的凝聚力与公信力。如何破解“快牛累、慢牛闲”的失衡难题,成为激活基层治理效能、推动乡村振兴蹄疾步稳的重要课题。


一是健全任务分配机制,为“快牛”减负松绑,避免“能者多劳”变“能者过劳”。“快牛型”干部是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但长期超负荷运转易导致其精力透支、热情衰减。首先需从任务分配源头破局,建立“定岗定责+动态调剂”机制,结合干部专业特长、能力短板与工作负荷,科学划分任务模块,避免“谁能干谁多干”的粗放分配。其次,搭建跨部门、跨村镇的干部协作平台,通过合理分摊工作压力,让“快牛”既能发挥优势,又能获得休息与成长空间。最后,定期开展干部工作负荷调研,及时调整任务分配方案,切实保障“快牛”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可持续性。


 二是完善激励引导体系,为“慢牛”加压赋能,推动“消极应付”转“积极作为”。一方面,对 “慢牛”建立一对一帮带机制,安排“快牛型”干部与“慢牛型”干部结对,通过业务指导、经验分享、实战带教,帮助“慢牛”提升履职能力,消除不会干的顾虑。另一方面,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将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细化为可量化、可追溯的考核指标,对“慢牛”实行“目标倒逼+定期督导”,明确工作时限与标准,杜绝干与不干一个样。同时,对主动突破、成效显著的“慢牛”给予表彰,让“慢牛”看到成长希望,主动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


 三是构建动态监管机制,让“快牛”行稳致远、“慢牛”迎头赶上,凝聚乡村振兴合力。推动“快牛”“慢牛”协同发力,需依靠常态化、精细化及长效化的动态监管机制。一方面,对“快牛”定期评估其工作成效与思想状态,既肯定成绩,也及时指出工作中的短板与风险,防止“快牛”因长期顺境产生骄傲自满或急于求成的心态,引导其在高效履职中保持稳健节奏。另一方面,对“慢牛”实行阶梯式监管,对连续考核不达标的干部开展约谈提醒、岗位调整,让能干的人上,不能干的人下,通过适度加压倒逼其主动改进。同时,定期公开干部履职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与评议,以透明化监管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快牛”更稳、“慢牛”更快,形成上下一心、同向发力的乡村振兴强大合力。(贵州省从江县信访局:王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