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国家治理如同一棵参天大树,唯有根深,方能叶茂。基层,就是这大树的根系所在,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效能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落地生根,关系到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与“稳稳的幸福”。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每个角落。要建强基层党支部,选优配强“领头雁”,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通过党建引领,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基层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基层治理,说到底是一个为民服务的工作。评判治理成效好不好,最终要看群众是哭还是笑。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眼睛向下、身子下沉,真正走进群众中间,倾听他们的“柴米油盐”、“急难愁盼”。要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服务”,将治理重心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和事中服务转移。通过“民情日记”、“居民议事会”等多种形式,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实现从“你和我”到“我们”的转变,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身处数字时代,基层治理也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社区”、“数字乡村”,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一网通办”提升服务效率,通过“一键响应”畅通诉求渠道,通过“云端监控”守护公共安全。科技赋能的目的,是让治理更精准、服务更便捷、决策更科学,为传统的基层治理模式注入新的活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的不仅是智慧和决心,更是耐心和情怀。让我们持续聚焦基层、夯实基础,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更加温暖的温度,不断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治理效能,最终让一个个社区、一个个村庄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最坚实的基础。(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严务乡人民政府: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