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念好“紧”字诀走好新征程
时间 :   2025-09-17 19:3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赖国伟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与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不仅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更是回应群众期盼、凝聚发展合力的关键举措。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刻把握“紧”与“进”的辩证关系,将节俭理念融入工作日常,以“紧”的作风积蓄“进”的动能,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以“紧”省资源,把好“资源配置关”。公共财政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群众的辛勤付出,容不得半点浪费。部分地方曾存在“重投入轻效益”“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有的项目盲目追求“高大上”,建成后却因脱离实际沦为“闲置工程”;有的单位办公用品随意丢弃、水电资源无人管控,造成隐性浪费。破解此类问题,需从源头优化资源配置。一方面,建立“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全流程管控机制,对项目资金实行“精细化核算”,优先保障民生改善、产业升级等重点领域,坚决砍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另一方面,推广“绿色办公”模式,通过无纸化办公、废旧物资循环利用、节能设备更新等举措,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以“紧”转作风,答好“群众满意卷”。过“紧日子”的本质,是摒弃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回归为民服务的初心。以往,个别干部存在“公款消费大手大脚”“接待讲排场比阔气”等问题,不仅浪费公共资源,更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转变作风,需从“关键小事”抓起:在公务接待中,严格执行“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在公务出行中,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或拼车出行,减少公车使用频次;在会议活动中,简化流程、压缩规模,避免“文山会海”消耗精力。更重要的是,要把“省下的钱”用在群众“急需处”——某县将压缩的会议经费投入农村养老服务,建成12所村级幸福院,为留守老人提供助餐、健康监测等服务;某乡镇削减公务接待开支后,为偏远村组修建3条产业路,解决农产品运输难题。这种“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做法,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紧日子”带来的“好日子”。


以“紧”促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过“紧日子”不是“守旧度日”,而是以“倒逼机制”推动工作创新。资源的“紧约束”,能促使干部跳出“等靠要”的思维定式,主动探索高效务实的工作路径。在基层治理中,某街道党员干部放弃“花钱请第三方”的传统模式,牵头组建“居民议事会”,依靠群众智慧解决小区停车难、环境整治等问题,既节省了治理成本,又提升了群众参与度;在政务服务中,某部门通过“数据共享”替代“纸质材料报送”,不仅减少了耗材浪费,还将审批时限缩短50%,实现“效率提升、成本下降”的双赢。实践证明,“紧日子”能激发干部的创新意识与实干精神,推动工作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为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举,而是长远之策。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勤俭节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紧”的作风、“实”的举措、“新”的思路,把有限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民生福祉,在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时代答卷。(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人民政府:赖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