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其成长成才关乎事业薪火相传。衡量一名青年干部是否堪当大任,不仅看其干事创业的激情与锐气,更要观其是否具备“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沉稳与定力。这种“静气”,非指暮气沉沉、保守观望,而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能够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思路清晰、步履从容的内在修为和战略素养。
涵养“静气”,首在沉心学习、厚植理论根基。“静”方能生“慧”。青年干部处于成长积累的关键期,难免面对知识恐慌、本领恐慌。唯有静下心来,系统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克服浮躁情绪,拒绝浅尝辄止,在深学细悟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更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
涵养“静气”,贵在扎根实践、砥砺务实作风。“静”不等于“静坐”,而是为了更精准地“动”。基层是最大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青年干部要主动走出“舒适区”,深入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乐于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上“墩苗壮骨”。在这个过程中,要静下心來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摸清实情,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百姓期盼,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要摒弃“骄娇”二气,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把工作成效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体现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
涵养“静气”,重在守住内心、永葆清廉本色。“心静则清,心清则明”。青年干部起步之初,系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和干扰,必须时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平静之心,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要静心检视反思,严格遵守党纪国法,明晰权力边界,规范使用权力,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培养健康情趣,崇尚简朴生活,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年轻干部的革命气节。
现实中,部分青年干部或因求成心切而略显毛躁,或因挫折困难而心生彷徨,或因外界诱惑而心思浮动,表现为学习钻研“深不下去”、基层蹲点“待不住”、面对挑战“稳不住”、对待名利“静不下”,这恰恰是“静气”不足的体现。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个人成长,更于公帑无益。
“静气”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于个人而言,需在理论武装中沉淀,在实践磨砺中锤炼,在自省自律中升华,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涵养从容不迫、坚韧不拔的气质。于组织而言,要加强对青年干部的思想引导和教育管理,健全培养选拔机制,既压担子也指路子,既严管也厚爱,特别是在青年干部遇到挫折、受到非议时,要及时给予关心指导和支持保护,为他们安心学习、静心工作、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新时代征程波澜壮阔,赋予青年干部广阔舞台也提出更高要求。青年干部若能涵养好这股可贵的“静气”,便能更好地于变局中开新局,于喧嚣中守初心,真正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青春华章。(庆云县尚堂镇人民政府:周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