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同时在干部心中也要有杆秤,若是心中无秤,内心缺少自我衡量和约束的标准,遇到特殊情况时就难免不知轻重、不明是非,更无法担起自己的分量。
干部心中的杆秤,要盛满“民心”的重量。秤杆子挑江山,秤砣就是老百姓。称重时,人们会靠近观察秤砣的位置,基层干部的工作,同样受老百姓密切关注,在群众眼中,给他们带来干实事、谋幸福、共同富裕,真真切切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沉甸甸的民意就是衡量干部的最真实的秤砣。基层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关乎党的形象和人心所向,基层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烦事杂事,都是群众观察党的形象的窗口,“说到”是否“做到”“做事”还是“作秀”“造势”还是“造福”,老百姓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干事要先考虑群众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把人民至上理念落实到履职尽责、交际交往、行为举止等方方面面,使干部心中有杆秤,争做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干部心中的杆秤,要校准“党性”的准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占公家一分一毫、不贪他人一饭一餐,这些朴素的道理是干部行稳致远的基石。心中的秤若向“私利”倾斜,就会在权力面前迷失方向,在诱惑面前败下阵来。从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无私奉献,到蹭饭书记董桂林“人民群众是我的服务对象,不是我的管理对象”的民生民意。优秀干部的共同特质,就是始终以党性标尺,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校准党性准星,就要在大是大非前站稳立场,在风浪考验中保持定力,让每一次决策、每一次行动都经得起党性的秤量。
干部心中的杆秤,要抗稳“担当”的刻度。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干部的担当就必须真、作为就必须实,才能确保能打得住秤砣、对得住百姓。在疫情防控中,无数干部冲锋在前,用逆行诠释担当;乡村振兴中,许多干部扎根基层,用实干丈量土地。在他们的杆秤上,刻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在我”的字样。真正地向我们展示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填满担当,让担当的分量永远经得起称量,不负党和人民重托。
心中有秤,行止有度。基层干部唯有让这杆秤校准党性、盛满民心、扛稳担当,才能在时代的考卷上写下不负党、不负人民的答案;保持心中的杆秤,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真正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贴心人”。(贵州省剑河县南明镇人民政府:田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