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共识,绿色生态已不再是简单的环境概念,更是关乎民生福祉、关乎长远发展的战略命题。守护好生态底色,厚植绿色优势,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人民的负责,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守护生态本底,筑牢绿色屏障。生态环境是不可替代的“生命共同体”,守住生态红线就是守住发展的底线。近年来,各地以系统性思维推进生态保护,从山林到河湖,从城市到乡村,一系列护绿、增绿、养绿的举措持续落地。对重点生态区域实行严格保护,避免人为干扰;对受损生态系统开展修复治理,让山林复绿、河水变清;对生物多样性加以守护,让万物共生的景象渐次回归。守护生态本底,本质上是为发展留空间、为民生谋长远。随着植被覆盖率稳步提升,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不断加强,为群众筑起了一道“生态安全墙”,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体都成为群众可感知的“生态福利”。
践行绿色发展,激活生态价值。绿色与发展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打破“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才能把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在产业转型中,各地推动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升级,给传统产业换上“绿色新装”,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让经济增长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在城乡建设中,融入生态理念,打造口袋公园、绿色廊道,让城市与自然更亲近;在生产生活中,推广低碳模式,从垃圾分类到绿色出行,让“绿色”成为全民自觉。绿色发展的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共享生态红利,厚植民生福祉。生态好不好,群众感受最真切;发展实不实,民生改善是标尺。绿色生态的最终落脚点,是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如今,家门口的荒地变成了公园,浑浊的河道成了散步好去处,春季踏青、秋季赏景,身边的“生态颜值”成了日常的“幸福标配”。绿色生态正从“环境福利”延伸为“民生保障”。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生态已成为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久久为功。我们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使绿色成为发展的主色调、民生的新底色,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画卷。(莱西市院上镇人民政府:肖照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