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要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学习教育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把“问题清单”真正转化为“民生清单”,用心用情把关键小事办实、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必须坚持以“实”为要、以“干”为先,让学习成效真正化作服务群众、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和温暖答卷。
深刻认识“小事”之大,筑牢实干为民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为我们指明了根本方向。党员干部要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坚定的群众观。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深化,广大党员不断夯实初心使命,将作风要求内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体现在恪尽职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中。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干部的“大事”就是办好群众的“小事”,实现了从“被动服务”到“主动作为”的转变,以扎实作风凝聚民心、激励实干、服务民生。
精准识别需求,明确实干为民的发力点。实干不等于蛮干,要干在关键、做出实效,首先必须清楚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难。要俯下身、沉下心,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百姓家中,倾听真实声音。借助“鼓楼议事”、民意座谈会、线上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征集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环境等领域的意见建议,建立清单化、销号制管理机制,确保每项诉求有回应、每个问题有落实。还要学会从群众的“抱怨声”和个性化表达中发现真问题、提炼共性需求,真正把那些反映集中、久拖未决的“硬骨头”找出来。只有调研深入、情况明晰,之后的“干”才能精准发力、有的放矢,把资源和力气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勇于攻坚克难,彰显实干为民的担当本色。思想统一了、问题找准了,关键就在于“干”。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和“马上就办”作风,把学习成果体现为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空喊口号、表面落实。对民生小事清单建立台账,明确责任、措施和时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步步跟进、项项落实。要通过学习教育锤炼“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把实事做好,把好事做实。
以实效检验成果,交出群众认可的满意答卷。民生关键小事的办理成效,是衡量学习成果最直接、最生动的标尺。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建立群众评价和监督机制,通过实地回访、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及时跟踪办理情况和反馈效果。成效好的要形成机制、推广经验,存在不足的要及时调整、不断完善。要让群众从身边的变化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度,体会到学习教育带来的新作为。学生吃上更营养的午餐,老人获得更安心的医疗和养老保障,村庄变得更整洁宜居……这一点一滴的民生小事得以解决,汇聚成的正是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实干书写出的“惠民答卷”,正是对学习教育成效最有说服力的诠释。
总而言之,“以实促干办好‘民生关键小事’”,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思想上的清醒坚定、调研中的深入细致、行动上的坚决有力、效果上的真实可感。只有持续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与实际能力,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才能不断答好人民至上的新时代考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江县西山镇人民政府:陆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