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百年部史铸丰碑 组工铁肩扛重任
时间 :   2025-08-26 17:5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李香玉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5年,适逢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建部100周年,回望齐鲁大地组织工作薪火相传的壮丽篇章,一代代组工人以“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部风,在泰山黄河间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作为新时代组工干部,我们当以百年部史为镜、以优良部风为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忠诚与担当的崭新答卷。


以忠诚为魂,在“铁心向党、矢志不渝”中赓续百年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组工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这份忠诚,既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政治定力,更是“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信仰坚守。自1925年王尽美在五龙潭畔擎起信仰火炬,山东组织工作便以“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豪情,在齐鲁大地上书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壮丽史诗。从莱芜鹁鸽楼“千里寻党”的孤影跋涉,到蒙山沂水间“支部建在民工连上”的创新实践;从革命年代冒死护送干部名册的生死时速,到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破局攻坚,一代代组工人以生命践行的铮铮誓言,铸就了“铁心跟党走”的精神丰碑。面对百年变局下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组工干部更需以“政治三力”为标尺,在大是大非前站稳脚跟,在风浪考验中把准航向,让忠诚成为选贤任能的“第一标准”、强基固本的“第一责任”、聚才育才的“第一准则”。


以公道为尺,在“克己奉公、持正立身”中丈量组工精神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组织部门改进作风,最核心的是坚持公道正派。”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改革开放初期,山东组织部门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局,率先推行干部任前公示、竞争上岗等制度,用制度的刚性打破“人情网”的桎梏、斩断“关系链”的纠缠,让“公道”二字真正成为干部选拔的“硬标尺”。这一创举,不仅为干部成长清除了“潜规则”的阴霾,更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实践,为组织工作树立了“公信如山”的时代标杆。作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执行者、为党育人为国选才的“守门员”,组工干部要以公道正派为精神坐标,将党的原则刻进骨髓、把党的事业融入血脉、让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公立矩行稳致远、以公立信凝聚人心、以公立威正风肃纪,切实让党员干部群众感受到组织的公道、公平、公正。


以廉洁为基,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中厚植为民服务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廉而不勤,难称真廉;清而不为,难谓至清。廉洁与勤政,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共同托举起组工干部“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展柜中陈列的油灯、驻村日记、人才攻关方案,跨越时空诉说着组工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情怀。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传承“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韧品格,锤炼“政策通”“业务精”的硬核本领,始终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同时,要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自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在“小事小节”上守底线、在“大是大非”前明红线,始终保持“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政治定力,用“勤”的作风、“廉”的本色,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放心清单”。


以创新为翼,在“活水开源、破局赋能”中激活奋进澎湃动能。从新时代“第一书记”驻村模式的全国推广,到“智慧党建”平台实现党员教育管理“云端赋能”,组工人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让组织工作始终与时代同频、与事业共振。展馆中“全国率先”的金色字样,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昭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组织工作提质增效,须以“实”筑基、以“新”破局。一方面,要厚植“调研先行”的务实之风,以“深、实、细、准、效”五字诀为遵循,既看“门面”更察“后院”,既听“顺耳话”更闻“逆耳言”,在一线走访中摸准实情、在蹲点调研中找准症结,让每一项决策都扎根实践沃土、回应群众关切。另一方面,要树牢“守正创新”的进取之志,勇于跳出惯性思维的窠臼,挣脱路径依赖的束缚,不断推动组织工作理论创新、工作创新、实践创新,在兴党强党中展现组工担当。


新时代新征程,组工干部当以“泰山挑山工”的韧劲扛牢使命,以“黄河弄潮儿”的闯劲开拓新局,让忠诚之魂融入血脉、公道之尺丈量担当、廉洁之基永固初心、创新之翼搏击长空,在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星辰大海中,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组工华章!(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双泉镇: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