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包村干部,看似岗位普通,却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包村干部,并非易事,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做到“三为”与“三不为”。
何谓“三为”?
一、思想有作为,认清自身价值。
部分年轻干部可能认为包村只是“挂个名”,反正有包片领导和村干部具体负责,自己简单应付即可。这种认识是严重错误的。包村干部是连接政府与村庄的关键纽带,承担政策传导、民情上传的重要桥梁作用。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自己的职责,行动上才会真正有作为。
二、工作有作为,既要深度也要广度。
包村干部不能只满足于了解村庄的基本地理、人口、土地等情况,还要深入掌握党员、村民代表、低保五保户、建档立卡户等详细信息,力争熟悉每家每户的实际状况。在工作中要积极投入,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尤其在群众需要时,只要符合政策且力所能及,就应主动帮助解决,以实干赢得干部和群众的信任。
三、勇于担当,关键时刻站得出来。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包村干部更要显担当。例如新冠疫情期间,许多包村干部坚守一线,组织核酸检测、卡点值守,展现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同时,在信访维稳、矛盾调解等工作中,也要主动参与、积极作为,绝不置身事外,以实际行动取得村干部和群众的认可。
何谓“三不为”?
一、不搞“小圈子”,保持清醒立场。
包村干部虽需与村干部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但也应保持适当距离。不可无原则附和,更不能拉帮结派、损害组织形象。要始终立场坚定、做事清白。
二、不碰“吃喝线”,坚守廉洁底线。
无论村干部或群众以何种理由邀请,均须坚决拒绝吃请。应当时刻牢记:为村里干事、为群众办事是本职所在,不应寻求任何回报。
三、不越“权限界”,依法依规办事。
对于村民的诉求,须在职责和政策范围内实事求是地解决,不随意承诺、不包揽无关事务。一切行为要经得起质疑和时间检验,维护政府公信力。
成为一名优秀的包村干部,意义重大。他们不仅传递党的政策和温暖,更直接关系到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和信任。只有真正做到“三为”“三不为”,包村干部才能不负时代、不辱使命,真正成为深受群众认可、熠熠发光的基层骨干。(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人民政府: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