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基层干部是连接政策与群众的桥梁,是乡村振兴的实践者,更是民生福祉的守护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多琢事,勇担当”不仅是基层干部的必修课,更是推动乡镇发展的核心动力。唯有以细致入微的“琢事”精神破解难题,以挺身而出的“担当”勇气扛起责任,方能在基层沃土上书写为民服务的生动篇章。
多琢事,以匠心精神深耕基层治理。“琢事”,是基层工作的基本功。乡镇事务千头万绪,民生需求多样复杂,唯有沉下心、多琢磨,才能找准问题的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多琢事,体现在深入调研的“求真”中。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百姓家中,倾听群众诉求,了解真实困难。比如,在推进乡村振兴时,通过走访农户,才能精准制定产业规划;在化解邻里矛盾时,唯有耐心倾听双方诉求,才能找到平衡点,促进和谐。多琢事,更体现在科学决策的“务实”中。面对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优化等难题,需反复论证方案可行性,权衡各方利益,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能真正惠及群众。
勇担当,以责任之心扛起发展重任。“担当”,是基层干部的底色。乡镇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项目占地清障的遗留问题、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基层治理的创新需求……面对这些,唯有敢于担当,才能在困境中破局,在挑战中前行。勇担当,意味着主动作为,不回避矛盾。比如,在推动项目占地清障工作时,部分群众存在疑虑,基层干部需主动宣讲政策、答疑解惑。勇担当,更体现在攻坚克难的“韧劲”中。面对历史遗留的复杂纠纷,基层干部要以“钉钉子”精神,一次次协调、一次次沟通,直至问题解决。此外,勇担当还要求干部为民服务“零距离”,在防汛抗灾、禁烧值班等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琢事与担当相融,谱写基层发展新篇章。“多琢事”与“勇担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琢事是担当的基础,只有细致谋划、科学决策,担当才不会盲目;担当是琢事的保障,只有敢于扛责,琢事的成果才能真正落地。在乡镇实践中,二者融合迸发出强大力量,在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时,既利用博士小院“头脑风暴”优势,论证村集体经济增收发展路径的可行性,又大胆争取政策支持、引入合作资源,最终打造出一村一品,带动村民增收。
乡镇基层,是希望的田野,也是奋斗的战场。多琢事,让基层工作更精准、更务实;勇担当,让基层发展更有力、更长远。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当以“琢事”为尺,丈量民生的温度;以“担当”为剑,破除发展的荆棘。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以实干为笔,书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基层答卷!(山东省曲阜市陵城镇人民政府:孟凡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