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微砺初心:百年部史的“毫厘”刻度,刻下公道第一笔
推开组织部大门的那一刻,仿佛踏入了时光的长河。去年盛夏,怀揣着“为人民服务”的赤诚。我是2023年选调生,被分配到廿里堡街道。报到第一天,领导递来录用审批表。履历简单的我,信心满满地快速填完交差。不料,领导温和却坚定地指着单位名称栏:“小刘,咱们是‘廿(niàn)里堡’,不是‘甘(gān)里堡’。”一字之差,犹如冷水浇头,我瞬间面红耳赤,仿佛看到自己粗心的标签已被贴上。“别紧张,”领导的声音带着理解,“组织部走过百年风雨,靠的就是‘慎之又慎’。部史馆里记录着,战争年代,一位老组工为保护干部档案,在敌机轰炸下匍匐转移,宁肯自己受伤也确保文件毫发无损。咱们手里的一笔一画,填的是表格,量的是公道,称的是人心!这‘毫厘’之间,就是百年部风的根基。”这“毫厘”之差,正是“公道”与“偏差”的分水岭。
从此,“慎微”二字如烙印般刻入我心。录入发展党员纪实系统25个步骤时,每一步完成后都交叉复核,确保时间逻辑无矛盾、材料上传无遗漏;起草通知哪怕再紧急,也强迫自己默读三遍,连标点符号都反复推敲。当同事半开玩笑称我“刘工较真”时,我坦然一笑。因为我深知——组织部的灯火之所以能百年不熄,穿透历史迷雾,正是因为每一盏灯下,都有一代代组工人为“分毫不差”倾注着近乎苛刻的匠心。这“毫厘”刻度,是公道正派最庄严的起跑线。
脚步量民情:泥土里生长的“公道”标尺,丈量民心冷暖
真正理解“公道”二字的分量,是在基层的泥土里摔打出来的。入职期间,我满怀热情参与合作社调研走访。面对质朴的乡亲,我字正腔圆地宣讲政策、询问需求。然而,回应我的常是茫然的眼神和尴尬的沉默。“闺女,你讲的‘主题党日’啥意思?咱就知道党员该带头干活!”一位大爷的直言,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我。那次走访,成果几近为零。
挫败感萦绕心头时,我便从网上学习开展基层工作经验。一位驻村干部的经历深深触动了我:一位退休的老部长,不顾年迈,独自搭乘长途汽车进村,手把手教他们用“土办法”解决灌溉难题,他说“坐热群众的板凳,才能焐热公道的秤砣”。一位组织部部长为留住一个关乎乡村振兴的人才项目,一周内三上京津冀,磨破嘴皮、踏破鞋底,最终用真诚打动专家。“公道”不在高阁之上,而在沾满泥土的脚印里;不在文件堆里,而在百姓炕头的家常话中。我决心放下“书生气”,扎进“泥土香”。跟着社区老支书走街串户,把“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翻译成“党员每月‘赶大集’,学习议事不能少”;帮老党员填写表格时,不再机械问答,而是用方言唠起“老伴身体壮实吗?孙子在哪上学?”。那天夕阳西下,回望被镀上金边的合作社,我深刻体会到:唯有俯身贴近大地,把心沉到群众中,才能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一步步丈量出公道的真实刻度,校准那杆民心之秤。
灯火映丹心:传承中的“一流”星火,在阑珊处淬炼本色
党建办的夜晚,常被急促的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和低沉的讨论声填满。面对其他部门同事“你们为啥总加班?”“上班都在忙啥?”的灵魂三问,我曾语塞。直到遇见一次党员组织关系问题,我亲历了一场直击心灵的“震撼”。为核实多年前一名干部的党员关系转接,我进到档案室贴有“历史档案”的柜前。因时间久远,线索模糊。几近放弃时,角落的一个落满灰尘的灰色手提袋闯入视线。开启的瞬间,我惊呆了:是历年的党员关系转接介绍信!泛黄的纸张按年份排列得整整齐齐并贴在本子上,每位党员的关系转接介绍信都清楚明了。那一刻,我肃然起敬。这束穿越时空的微光,瞬间照亮了钉在我们工作群公告里的那行字:“忠诚、公道、严谨、务实、清廉、创新,用一流标准、做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
这“一流”的标准,从此有了血肉。它体现在:报告中的一个标点是否准确,与同事反复推敲;体现在面对“熟人”请托简化政审流程时,坚决守住“无犯罪记录证明缺一不可”的底线;当疲惫涌上心头,抬头望见党建办那盏长明的灯,我仿佛触摸到了百年部风滚烫的温度:它不是高悬的口号,而是在灯火阑珊处,那颗永不妥协、永不将就的丹心。这“一流”的星火,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淬炼中,悄然传承、生生不息。
薪火照新程:做部史长河里的“定盘星”,托稳新时代的民心秤
转眼入职即将满两周年。领导笑问:“小刘,还记得报到时那句‘准备好了’的誓言吗?”我用力点头,眼前仿佛展开一部波澜壮阔的百年部史画卷:是战火纷飞中,组工前辈用生命护卫转移档案箱的佝偻背影;是疫情肆虐时,“组工蓝”们白天伏案疾书制定防控方案,深夜化身“搬运工”,汗水浸透衣衫却垒起生命屏障的坚毅。……一代代组工人,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在历史的刻度上,重重刻下“公道正派”的答案。
今天,当我能够独立列席党员发展全流程,确保万无一失;当曾经因方言不通冷落我的大娘,如今拉着我的手说“闺女办事,俺们放心”;当深夜走出街道大楼,习惯性回望那扇依然亮着灯的窗——我终于彻悟:组工干部的“一流形象”,从来不在金匾红榜的荣耀里,而在老百姓松开眉头时那声朴实的“信你”;不在权力的光环下,而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毫厘”精准和“泥土”芬芳中。百年部史交付我们的,不是令人仰视的权柄,而是一杆需用一生心血去托稳的民心之秤。
站在山东省委组织部百年华诞的历史节点,回望来路,星火璀璨;展望前程,使命如山。这“定盘星”,是信仰,是操守,是融入血脉的百年部风。我将以这百年灯火为炬,以无数前辈为镜,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里,继续用“慎微”书写忠诚,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灯火”淬炼本色,努力在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刻度上,刻下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公道印记!(廿里堡街道:刘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