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一片充满烟火气与生命力的广阔天地,党员干部驻基层,不是简单的“打卡”“蹲点”,而是要以真心为舟、实干为桨,“联”出鱼水情深,“驻”出基层发展新活力,真正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落到实处。
驻基层,先“驻”进群众心里。驻基层,首先得让群众把党员干部当“自己人”。这就需要放下“官架子”,带着“泥土气”,主动走到群众身边。群众心里有杆秤,谁真心为他们着想,他们看得明明白白。当党员干部能叫出村里大爷大妈的小名,记得哪家孩子考上了大学,哪家的老人需要定期体检,群众自然就愿意把你当成“自家人”,有啥心里话也愿意掏出来。这种情感上的联结,是驻基层工作的“根”,根扎得深,后面的工作才好开展。
驻基层,要“联”起实际难题。驻基层不能只做表面功夫,得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基层的问题,往往具体又多样,可能是村里的道路坑洼难走,可能是农田灌溉的水渠堵塞,也可能是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党员干部要把这些问题当成自己的事,主动去“联”资源、想办法。
比如,遇到村里道路破损的情况,不能光喊口号,要积极对接交通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同时发动村里的党员群众出工出力,一起把路修好。再比如,针对留守老人看病难,协调医疗部门开展定期义诊,或者帮忙联系家庭医生,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就是在群众心里“加分”,让大家看到驻基层不是走过场,而是真真正正办实事。
驻基层,得“联”出发展活力。基层要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人才助力。党员干部驻基层,还要有长远眼光,帮助基层“联”起发展的路子。党员干部要当“中间人”,联系企业、合作社,引进资金和技术,带着群众一起干。同时,“联”起人才,鼓励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邀请专家学者下乡指导,把新观念、新技术带到基层。比如,帮助村里成立农产品合作社,通过电商平台把本地的特色农产品卖出去,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这样一来,基层发展有了活力,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驻基层工作才算真正有了成效。
驻基层,要“联”出长效机制。驻基层不是一阵风,不能干一阵就过去。要建立长效机制,让“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为常态。可以推动建立党员干部驻基层的轮驻制度,但不是简单的人员轮换,而是要做好“传帮带”。上一批驻基层的干部,要把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群众建立的联系交接好,让下一批干部能接着干、持续干。同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重要标准,让驻基层的工作成效经得起检验。还要建立问题反馈和解决的闭环机制,群众反映的问题,不管是大是小,都要有记录、有跟进、有结果,形成“反映—解决—反馈”的完整流程。这样,驻基层工作才能持续发力,真正成为基层发展的“助推器”,让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在基层落地生根、久久为功,让基层的明天更有盼头、更有奔头。(贵州省从江县洛香镇人民政府:韦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