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肯定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为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方向。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透过“生态绿”抓紧“党建红”,以个人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密切党群关系,让政治生态“绿意盎然”。
聚焦“作风之弊、攻坚之要”,净化务实作风。正如生态文明建设10年来的实践经验所示,基层党员干部要“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方能清除作风之弊,以干净担当的工作作风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验。基层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党员、是群众的公仆,要始终守牢底线,通过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让群众成为党员作风建设的指挥官。要坚持不碰红线,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整治形式主义。要不断筑牢防线,以“每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以“清清爽爽”的作风赢得群众口碑。
聚焦“民心之盼、群众之需”,密切党群关系。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基层党员干部是与群众沟通交流的第一线,要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民心之盼、群众之需为指引,走好群众路线。要问需于民,主动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接过担子,倾听民意民声,让群众需求成为党员干部工作的“晴雨表”。要问计于民,从群众中汲取智慧、总结经验,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党群关系在“一枝一叶总关情”中越加紧密。
聚焦“国土之殇、民生之痛”,绿化政治生态。党中央以猛药祛疴、重典治乱的坚强决心和有力举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政治生态的建设更应如此,必须拿出刮骨疗伤的勇气和决心,以激浊扬清的魄力绿化政治生态。基层党员干部要“扎好根”,不断通过理论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力;要“瞄准点”,以服务人民群众为目标,把稳政治方向的“主心骨”;要“枝叶茂”,以“一身正气”涵养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让群众从“政治绿水青山”中收获幸福感安全感。(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新华路街道: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