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浪潮奔涌不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担当作为既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核心动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淬炼“铁肩”,勇当先锋,方能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淬炼思想之魂,筑牢担当之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担当的勇气源于坚定的信仰。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再到“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的方志敏,一代代共产党人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常修“思想课”,以理论武装铸魂补钙,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感悟初心,在党性锤炼中坚定立场,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党奉献的信念融入血脉,让担当之基坚如磐石。
锤炼过硬本领,增强担当之能。“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担当不是口号,而是需要真本领、硬功夫的支撑。面对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需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面对科技创新的激烈竞争,需要敢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的科研先锋;面对基层治理的复杂矛盾,需要善用法治思维、群众路线的“调解能手”。党员干部要主动投身实践熔炉,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砺意志,在改革攻坚一线增长才干,在服务群众前沿提升能力,以“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催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练就“十八般武艺”,成为行家里手。
砥砺实干之志,彰显担当之效。“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担当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实干上。无论是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拼搏精神,还是塞罕坝建设者“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都彰显了实干担当的磅礴力量。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有“钉钉子”的韧劲,也要有“啃硬骨头”的拼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员干部当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豪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淬炼担当铁肩,勇做奋进先锋,在新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崭新篇章!(贵州省剑河县观么镇人民政府: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