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以“清风”护航新程让“新官”行稳致远
时间 :   2025-07-27 22:1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杨勇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干部履新,既是事业接力的“新起点”,也是作风锤炼的“试金石”。从“新官”到“清官”“能官”,考验的不仅是履职能力,更是能否守住初心、把准方向的政治定力。新提拔干部当以“正冠”为先,以“清风”为伴,在权力与责任的天平上校准刻度,在为民与务实的坐标中锚定方位,方能在新岗位上交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答卷。


一、正心铸魂,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念是力量的源泉。新提拔干部走上更高岗位,面对的诱惑更多、考验更直接,若思想“总开关”松动,便容易在“围猎”中败下阵来。现实中,有的干部刚履新就飘飘然,把岗位当特权、把职责当资本,最终在“温水煮青蛙”中迷失方向;有的将“人情往来”当作寻常事,在“小恩小惠”中模糊了纪律边界,殊不知“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


筑牢思想防线,当以“三省吾身”的自觉常扫心灵灰尘。要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在学思践悟中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要常读党史“教科书”,从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赤诚,到杨善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坚守,体悟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唯有将“人民至上”刻入骨髓,才能在面对“糖衣炮弹”时保持清醒,在处理“人情世故”时坚守原则,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二、实干笃行,摒弃“急功近利”的政绩误区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新官想干事、能干事是好事,但“干事”不等于“蛮干”,“有为”更不能“乱为”。有的干部上任后急于“烧三把火”,热衷于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劳民伤财;有的为了短期政绩“寅吃卯粮”,把“前任的账”抛在脑后,把“后人的事”甩给未来,最终留下一堆“半拉子工程”。这些行为,看似“有魄力”,实则是对事业的不负责、对群众的不担当。


真正的政绩,藏在群众的口碑里,写在发展的实效中。新提拔干部当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潜功”,少搞急功近利的“显绩”。比如,面对乡村振兴的重任,既要解决“当下富”的问题,更要谋划“长久兴”的路径;面对民生难题,既要回应“眼前需”,更要完善“长久立”。唯有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以“绣花功夫”做细做实,才能让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避免“新官上任三把火”变成“引火烧身”的风险。


三、严以用权,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笼子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造福百姓,用不好则会伤及自身。新提拔干部手中的权力越大,肩上的责任就越重,越要懂得“权力姓公不姓私”的道理。现实中,一些干部刚提拔就被“围猎”,有的是因为对“异常热情”缺乏警惕,有的是因为把“特殊关照”当作理所当然,最终在“第一次”失守后步步失守。


守住权力边界,既要靠自律,更要靠他律。新提拔干部要主动给交往圈“划红线”、给生活圈“设防线”、给朋友圈“立规矩”,对那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宴请坚决拒绝,对那些“夹带私货”的建议保持警觉。同时,组织也要织密监督之网,在“扶上马”的同时“送一程”,通过日常谈心谈话、廉政警示教育、常态化监督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让干部在“严管厚爱”中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唯有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确保“公器”始终为人民服务。(从江县庆云镇人民政府:杨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