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筑牢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从江抗洪启示录
时间 :   2025-07-27 20:0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石宏威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2025年6月,贵州从江县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都柳江流域水位突破百年一遇极值。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当地党委政府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根本遵循,科学统筹汛前预防、临灾响应、灾中抢险、灾后重建各环节,在与洪魔的较量中交出了一份饱含担当的答卷。这场战役不仅检验了基层治理能力,更启示我们:防汛救灾必须立足"防"字当头、"预"字为先,构建全周期、多层次的安全防线。


汛前预防:未雨绸缪方能有备无患。防汛工作的成效,往往取决于汛前准备的"绣花功夫"。从江县地处雷公山腹地,境内河流纵横,每年汛期都面临严峻考验。2025年入汛前,当地提前三个月启动"防汛能力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将隐患排查与设施升级同步推进。在隐患治理方面,组织水利、应急等部门对全县132座中小型水库、28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拉网式"排查,对都柳江沿岸3处险工险段进行除险加固,清理河道淤积物1.2万立方米。在物资储备上,按照"县乡两级储备、重点区域前置"原则,新增救生衣3000件、应急照明设备800套、抽水泵200台,并在乡镇一级建立标准化应急物资仓库,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更具前瞻性的是智慧防汛体系的建设。从江县投入2000万元升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重点河段新增28个视频监控点和15处自动水位站,数据采集频率从1小时缩短至10分钟,预警响应时间提升60%。同时,编制完成《乡镇防汛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将疏散路线、安置点位置等关键信息制成"一张图",并组织开展覆盖县乡村三级的防汛演练230余场,让"预警即行动"的意识深入人心。这些扎实的基础工作,为后续应对强汛情赢得了宝贵时间。


临灾响应:快速精准筑牢生命防线。6月12日,当气象部门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时,从江县立即启动Ⅰ级应急响应,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战全面打响。在预警信息传递环节,创新采用"三叫应"机制:县应急指挥中心通过政务短信平台向全县3.2万名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信息;乡镇干部用"村村响"广播循环播报避险提示;驻村工作队逐户上门通知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确保预警信息"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在转移安置方面,按照"提前转移、主动避让"原则,将居住在低洼地带、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分批次转移至237个临时安置点。銮里村党支部书记梁光福带领党员干部用皮划艇转移被困群众时,发现78岁的吴阿婆舍不得家中物品不愿撤离,当即背起老人蹚过齐腰深的洪水,15分钟后房屋便被淹没,正是这份果断避免了悲剧发生。


交通管制与物资调配同样高效有序。公安部门迅速封闭都柳江沿岸12座漫水桥,设置警示标志500余处;交通部门组织200余名抢险人员待命,确保县道以上公路"断通即抢通"。在物资运输上,启用无人机向孤岛村寨投送食品药品,利用应急通信车保障灾区网络畅通。截至6月15日20时,全县累计安全转移群众4.8万人,紧急调拨帐篷1200顶、棉被8000床、方便食品20万份,实现了"零伤亡"的核心目标。


灾中抢险:众志成城守护家园。6月16日凌晨,从江县丙妹镇平瑞村发生山体滑坡险情,200余名群众被困。接到报告后,县应急指挥部立即调派消防救援大队、民间救援队等300余人赶赴现场,同时协调直升机参与救援。在救援现场,抢险人员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搜救"的方式开辟生命通道,利用生命探测仪等设备精准定位被困人员位置。经过18小时连续奋战,所有被困群众全部安全救出,创造了重大险情下的救援奇迹。


在保障基础设施方面,电力部门组建28支党员突击队,冒雨抢修受损线路,确保安置点24小时供电;水务部门启动应急供水方案,通过消防车送水和临时供水点相结合的方式,解决5万余人饮水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力量的有序参与,当地12支志愿服务队自发组织起来,为安置点提供餐饮配送、心理疏导等服务,涌现出"夫妻档志愿者连续48小时熬制姜糖水""00后大学生组建线上物资调配群"等感人故事,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伟力。


灾后重建:系统施策焕发重生力量。洪水退去后,从江县迅速转入"恢复重建+能力提升"的新阶段。在民生保障方面,优先修复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6月25日前实现所有乡镇主干道通车,7月10日完成2.1万户受损房屋的修缮加固。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开展抢种抢收,调运水稻种子50吨、蔬菜种苗80万株,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针对受灾群众的实际需求,民政部门启动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1200万元,并开设"就业帮扶专场",提供公益性岗位800余个。


更为深远的是对防灾减灾体系的反思与升级。从江县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将生态修复与防灾能力建设相结合,计划投资1.5亿元实施都柳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新建堤防3.5公里,退耕还河2000亩,构建"自然缓冲+工程防护"的立体防线。同时,建立"一户一档"的灾害风险数据库,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挪穷窝+治隐患"的整体搬迁方案,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这些举措不仅着眼于眼前的恢复,更致力于构建抵御风险的长效机制。


从江抗洪的实践再次证明,防汛救灾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综合检验。从汛前的未雨绸缪到灾中的众志成城,从精准预警到科学重建,每一个环节的扎实推进,都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前,我国已进入主汛期,各地必须深刻汲取经验教训,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唯有如此,方能在风雨来袭时,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屏障。(贵州省从江县加鸠镇人民政府:石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