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乡村振兴工作要把满意写在群众脸上
时间 :   2025-07-09 17:4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琇丽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工作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党员干部只有转变思想,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通过兴产业、优民生和活文化的方式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转化为振兴成果,让群众腰包鼓起来、日子美起来和心气聚起来,才能真正让幸福满意的笑容绽放在每一张质朴的面庞上,书写乡村振兴的温暖答卷。


兴产业,让群众腰包鼓起来。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只有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才能有坚实依托。党员干部要立足乡村特色资源,引导农民发展优势产业,通过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种植、生态养殖等传统产业,引入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激活乡村经济活力,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同时,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让农民深度参与产业链分工,共享产业增值收益,从根本上拓宽增收路径,让群众的钱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优民生,让群众日子美起来。群众脸上绽放的满意笑容,是检验民生福祉改善工作成效的标尺。党员干部首先要协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道路硬化、水电升级、网络覆盖等工程,疏通乡村发展的“毛细血管”。其次是以服务绘就幸福图景,在医疗领域上,推动资源下沉,开展远程诊疗;在文化上依托鼓楼、戏台等村民集结地,举办丰富活动,充实群众精神生活。最后是以保障兜底守护安心生活,扩大社保覆盖,落实低保、养老保险等政策;建立特殊群体关爱机制,定期帮扶;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体系,让群众生活既有幸福感,更有安全感。


活文化,让群众心气聚起来。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党员干部要激活乡土文化,才能凝聚群众共识,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一方面通过修缮古祠堂、古戏台,传承蜡染、刺绣等非遗技艺,恢复走相思、芦笙节等民俗活动,重拾文化记忆,增强家乡认同感。要以传统文化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借助短视频宣传乡村风貌,另一方面通过直播推广家乡农产品,将文化符号融入文创设计,激发村民共建家乡的热情,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最终要以群众的笑容来落款,每一张绽放的笑脸、每一份由衷的满意,都是对党员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最生动的诠释,让幸福的笑容永远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乡村振兴的永恒底色。(贵州省从江县信访局:王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