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新时代青年干部的奋进之路。在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上,青年干部既要当好物质文明的建设者,更要成为精神文明的播种者,用青春热血浇灌文明之花,以昂扬姿态凝聚精神伟力。
精神灯塔照亮青春航向。在浙江安吉余村,“两山”理论青年宣讲团用方言快板传递生态文明理念;在湖南十八洞村,95后驻村干部将精准扶贫故事编成苗歌传唱。这些生动实践印证着:党的创新理论不是刻板的教条,而是可感知、可践行的精神指南。青年干部要善于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青言青语”用沉浸式宣讲、情景式党课等创新形式,让理论传播既有“泥土味”更有“青年范”。
文明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用微笑架起文化桥梁,杭州亚运会“小青荷”以专业服务展现中国风采。新时代青年正在用行动诠释文明内涵。在基层治理一线,青年干部更应创新文明实践载体:建立“时间银行”互助平台,设计“文明积分”激励机制,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这些创新实践让文明创建从“政府独奏”变为“全民合唱”,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区楼宇落地生根。
价值传承中激扬青春力量。敦煌研究院的“数字供养人”项目吸引百万青年参与文物保护,四川大凉山的支教青年用知识火炬照亮孩子未来。青年干部要善于发现和培育这样的时代典型,更要身体力行成为价值标杆。当遇到扶贫攻坚的硬骨头时,当面对疫情防控的紧急任务时,青年干部冲锋在前的身影,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文明教材,最鲜活的道德示范。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青年干部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更要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怀,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沃土上深耕细作,让青春在培育时代新风、筑牢文化根基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既是对总书记殷殷嘱托的最好回应,更是对“强国有我”铮铮誓言的时代践行。(贵州省剑河县南明镇人民政府:杨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