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移风易俗则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村干部党员以“解题者”的担当主动作为,聚焦基层治理难点与陈规陋习痛点,用实际行动破题攻坚,奋力书写基层治理优异答卷,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勇当先锋,以实干破除治理顽疾。基层治理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矛盾纠纷、公共服务、环境整治等问题交织,犹如一道道“拦路虎”。村干部党员深知“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他们走街串巷、深入农户,化身“网格员”“调解员”,直面问题根源。针对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村干部带头组建志愿服务队,清理垃圾死角、规划绿化区域,带动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正是这种“哪里有难题,党员干部就在哪里”的实干精神,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让基层治理从“乱麻”变得“有序”。
以身作则,用行动引领新风正气。移风易俗,难在破旧,贵在立新。高价彩礼让许多家庭不堪重负,大操大办丧事造成资源浪费,攀比之风侵蚀淳朴乡风……这些陈规陋习根深蒂固,村干部党员以“向我看齐”的魄力,率先打破旧俗。他们不仅自己践行新风,还挨家挨户宣传政策,组织成立红白理事会,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通过“红黑榜”“积分制”等创新方式,让文明新风看得见、摸得着。当村民看到党员干部实实在在的改变,观念也随之发生转变,越来越多人主动加入移风易俗的行列。
凝聚合力,靠智慧共绘振兴蓝图。基层治理与移风易俗绝非“单打独斗”能完成,需要汇聚各方力量。村干部党员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一方面积极整合乡贤、志愿者、社会组织等资源,搭建共治共享平台;另一方面巧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微信群、乡村大喇叭等渠道,倾听群众心声,收集金点子。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基层治理的“考卷”常出常新,村干部党员的“答题”永无止境。唯有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勇气、真抓实干的作风和开拓创新的智慧,才能在这场时代大考中交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优异答卷。(贵州省榕江县两汪乡人民政府:林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