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乡村振兴战略已然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核心引擎与关键支撑。在此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基层党建新模式,充分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能,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是基层党建创新的关键。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社会各领域的当下,基层党建既面临变革压力,也迎来创新机遇。应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党建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与党员动态化管理,突破时空局限,提升党建效能。同时,紧扣城乡融合发展大势,畅通城乡资源流通渠道,推动城市以技术人才赋能乡村产业升级,乡村以实践平台吸引城市人才,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共进。
探索基层党建新模式,需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需以创新党建模式为引领,构建良好人才生态,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通过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定向培育乡村专业人才;出台优惠政策,广纳外部优秀人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双轨机制。乡村独特的生态资源是发展的重要依托。应立足地域特色,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以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为亮点;推进特色种植、养殖业标准化生产,借助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新兴渠道,拓宽农产品销售路径,让乡村好物走向全国市场。乡村振兴是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的系统工程。既要夯实产业根基,也要厚植文化底蕴。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治理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基层党建创新,需精准对接基层党组织新要求。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存在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与创新。对此,我们必须创新基层党建模式,丰富党员学习教育形式。一方面,定期组织线下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培训,让党员在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中提升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利用线上平台开设多样化的学习课程,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学习,同时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党建、参与党建,为基层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基层组织建设面临挑战的现状,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组织形式,将分散的群众组织起来,有效填补组织空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为乡村振兴筑牢组织根基。(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停洞镇人民政府:王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