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解锁基层工作“多面手”:在多重角色中架起党群连心桥
时间 :   2025-05-06 20:1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吴贤芳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基层工作宛如一幅复杂的拼图,千头万绪、瞬息万变,繁杂琐碎是其常态。而基层工作的核心,归根结底就是群众工作。如何把群众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怎样在坚守原则与灵活应变之间找到平衡,这无疑是对每一位基层工作者能力与智慧的重大考验。


做好政府印象最直观的服务者。在基层工作中,合理巧妙地运用“千人千面,千人一面”的工作方法至关重要。“千人千面”,意味着面对不同情绪状态、性格特点的群众,基层工作者要展现出高超的沟通情商,以便更高效地为群众解决问题。例如,在处理邻里纠纷时,有的群众情绪激动,言辞激烈,这时工作者需要先耐心倾听,用温和的语言安抚其情绪,待其冷静下来后,再进行沟通协调;面对文化水平较低、理解能力有限的群众,则要把政策和道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大白话,确保群众能够理解。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并非是投机取巧,而是以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让群众对办事过程心服口服。但与此同时,更要做到“千人一面”,无论面对陌生人还是熟人,贫穷的百姓还是富有的个体,普通群众还是领导干部,都要始终保持同样的服务态度。不能因为对方的身份地位、个人利益而表现出傲慢或谄媚,坚决杜绝徇私情、办私事,更不能因个人私利损害公共利益。面对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基层工作者都应牢记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以最真诚的态度、最大的耐心服务群众,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实际成果,成为政府形象最生动的展示窗口。


做好政策落地最具体的执行者。“上面一根线,下面千根针”,这句形象的俗语精准道出了基层工作的特点。再好的政策,如果不能有效落实,也只是一纸空文。基层工作者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必须深入研读政策原著、学习原文、领悟原理,不断提升自身的政策解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执行政策。在工作中,要时刻警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错误思想,提升政治站位,深刻理解政策制定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只有知晓为何实施,才能明白如何实施,确保政策执行不打折扣、精准到位,避免过度解读或执行偏差,这就要求基层工作者保持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基层工作者要善于平衡法与理、义与利的关系,这正是检验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所在。


做好国家政策最有效的宣传者。基层工作者与群众接触最为频繁、最为紧密,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主动深入群众之中,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全面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才能在宣传国家政策时,迅速找准切入点,把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向群众讲清楚、说明白,让群众不仅知道政策是什么,更明白政策为什么这样制定,有效消除群众的抵触情绪,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比如,在推广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时,工作者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讲述政策将如何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用群众身边的事例和语言进行宣传,让政策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将政策宣传融入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通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影响,让群众真正理解政策、支持政策,这不仅有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助于增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巩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真正赢得民心。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基层工作者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只有扮演好服务者、执行者、宣传者等多重角色,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才能不断提升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良好形象,为基层治理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江县宰便镇人民政府:吴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