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让新农人挑起兴农“金扁担”
时间 :   2025-04-30 20:1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当前,农村普遍面临“技术断层”与“人才空窗”的双重困境,传统农技难以适配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中国组织人事报》近日报道,广东省德庆县以深化人才入县下乡行动破题,通过“新农人+新农具”的融合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育才先强技,让知识扎根泥土。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构建“理论 + 实践”的立体培养体系。德庆县创设“田间研究院”,将农业教材与贡柑种植实践结合,培养出全省首批持证农业无人机“飞手”。不仅如此,其建立“1 个专家团队 + 1 套数字课程 + 1 项技能认证”机制,通过“模拟器演练—真机试飞—果园实操”三阶考核,学员单日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再看人才汇聚方面,聚才需搭台,让创新激荡田野。德庆依托广东省“粤农技”数字平台,构建起“需求发布—人才匹配—项目孵化”全链条。怀集县茶农借此对接华南农业大学专家,研发出智能虫情监测系统,使农药使用量大幅度下降 。这种“云端智库 + 地面服务”模式,打通了技术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引进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效应。同时,该县通过“揭榜挂帅”攻关机制、“乡土专家”评选制度、“产学研”协作标准,激发了人才活力。不过,有些地方缺乏有效聚才平台,人才难以发挥作用,产业发展受阻。


兴农重长效,需机制保障发展。德庆县严格落实《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创新“职业农民年金计划”。在凤村镇试点中,无人机飞手通过“基础工资 + 作业提成 + 技术分红”稳定增收,还带动周边农户加入合作社。该县同步建立“技能等级与社保补贴挂钩”“农技服务积分兑换”等制度,让新农人有奔头、有保障、有尊严。反观一些地区,因缺少长效机制,新农人流失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发展。


从“面朝黄土”到“智慧种田”,德庆实践印证了“人才兴则乡村兴”的道理。各地在乡村振兴中,可学习德庆经验,以“政策活水”润泽人才沃土,用“创新引擎”驱动农业变革。期待各地相互借鉴,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挑起科技兴农的“金扁担”,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