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技能交换”,不是玩票,是青年在认真长大
时间 :   2025-08-20 21:3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滑板、插画、咖啡拉花、书法,年轻人正靠这些技能“互换人生经验”。你教我摄影,我教你PS;你带我跑团,我帮你排练口才。在社交平台上,“技能交换”成了新的学习方式。截至8月中旬,相关话题浏览量超过3200万。不花钱,也能学个“能耐”,听起来像玩,实际上玩得挺认真。


这是一次挺动人的“反套路”学习方式。不报培训班,不拼课程包,靠兴趣和信任,把彼此当作“非官方老师”。有人成了彼此的技能搭子,也成了彼此成长路上的好搭子。


有人可能会觉得不靠谱:水平能保证吗?能坚持多久?但很多人交换过一次之后,会发现——靠谱不靠谱,其实不是这群年轻人最在意的。他们更看重过程里那点“我愿意学,你愿意教”的真诚。这份主动,让人放心;这份信任,也最宝贵。


从育人的角度看,这正是我们在寻找的人才成长内驱力。人才培养,不能总指望外力推动,还得靠个体主动去碰、去试、去探索。而这些技能交换的青年,不正是这样的吗?他们也许不是名校毕业,也没有考级证书,但他们在行动,在连接,在互助。这些“生活里的自学者”,也是社会活力的释放口。

说到底,成长不一定非要进课堂,成才也不只一条路径。技能交换的热,提醒我们:不妨给青年更多“自由学习的空间”。社区可以提供场地,高校可以搭平台,团组织可以撮合资源……只要方法不设限,资源多一点流动,人才的可能性就能多打开几扇窗。


当然,这事也不是一点问题没有。有的人挂着“交换”幌子搞营销,有的人承诺多,兑现少,这些现象确实存在。但别急着一棒子打死。问题说明它活,说明它在生长。我们真正该做的,是接住这股热情,而不是管死它。适当引导、规则兜底,比盯着问题挑刺,更有建设性。


技能交换不是玩票,而是一代人探索“怎么学、怎么成长”的路径。与其说这是年轻人“不愿报班”,不如说他们在寻找能彼此成全的成长方式。给点信任,多点支撑,他们会给我们不一样的回报。


也许我们得习惯,年轻人已经不再只靠分数定义自己了。他们用才华交朋友,用兴趣解锁技能,在一场场交换中,悄悄地,把“自己”变成了更好的自己。(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