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以改革之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时间 :   2025-05-20 16:0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欧阳德鑫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贵州省委2025年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发布,文件锚定“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目标,为新时代贵州“三农”工作指明方向,系统部署“两个持续、四个着力”重点任务,彰显了贵州以改革破题、以产业筑基、以富民为本的战略定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贵州作为全国脱贫人口最多、易地搬迁规模最大的省份之一,始终把防止返贫致贫作为“三农”工作的底线工程。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覆盖全体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大数据信息系统,探索建立欠发达地区帮扶制度,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这一举措既延续了“精准识别、动态监测、分类施策”的成功经验,又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了帮扶的时效性和精准度。例如,通过“贵州乡村振兴云”平台,农户可自主申报风险,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在具体帮扶措施上,贵州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贵州立足“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资源禀赋,以“富矿精开”的战略智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文件提出,要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农民增收是检验乡村振兴成效的“试金石”。贵州通过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创新利益联结模式,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文件明确要求,统筹推进“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此外,贵州还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激活资源要素。文件提出,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农业特色产业保险支农创新试点。例如,清镇市红枫湖镇大冲村通过“微介入”改造闲置民房发展民宿经济,村民通过房屋租金、自主经营、管家服务实现三重增收,激活了乡村“沉睡资源”。


深化农村改革是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贵州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聚焦土地制度、投融资机制、人才培育等关键领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文件明确,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推动土地流转“依法自愿有偿”,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破解“谁来种地”难题。同时,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推广畜禽活体抵押融资贷款,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贵州通过“农技人员揭榜挂帅”“职业院校开设涉农专业”“城市人才服务乡村”等举措,构建“引才、育才、用才”一体化机制。例如,铜仁市通过“梵净生态账户”创新绿色金融,解决民宿扩建融资难题;瓮安县通过农机普查和精准投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这些改革举措既盘活了农村资源,又激发了市场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制度保障。


2025年一号文件以改革为笔、以产业为墨、以富民为纸,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从乌蒙山区到清水江畔,从传统农业到新兴产业,贵州正以“富矿精开”的智慧、“接二连三”的魄力、“联农带农”的情怀,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征程中阔步前行。贵州的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改革创新、聚焦特色优势、强化联农带农,就一定能在山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在黔中大地变为现实。(惠水县财政局:欧阳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