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清明铸忠魂 担当践初心
时间 :   2025-04-03 11:3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于正茂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清明,是镌刻在时光长河里的精神坐标,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密码。当春风拂过巍峨丰碑,当新火承继百年薪传,党员干部更应将清明化作淬火成钢的熔炉,在慎终追远中熔铸信仰之魂,在鉴往知来中锻造担当之骨,在守正出新中淬炼为民之心。这既是对先贤英烈的最好告慰,更是对时代考卷的铿锵作答。


忆先烈,承遗志,淬党性之光。青史如镜,照见忠魂。清明前夕的烈士陵园,松柏凝翠,丰碑矗立。焦裕禄同志“活着没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的誓言,穿越时空依然振聋发聩;谷文昌“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的壮举,在东海之滨续写着绿色传奇。先烈的精神火炬淬炼出新时代的党性之光:面对改革深水区的激流险滩,当如他们般破浪前行,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开辟发展新局;面对糖衣炮弹的利益诱惑,当如他们般岿然不动,用“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忠诚筑牢信仰根基。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干部追思先烈,不是简单的情感寄托,而是要把红色基因转化为行动自觉。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脱贫攻坚的战场,从抗震救灾的火线到科技创新的前沿,党性之光始终在传承中淬炼。正如李大钊所言“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新时代干部要以先烈为镜,在学史明理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史力行中践行初心使命。


踏春行,访民意,润民生之泽。清明时节,万物萌新。当干部走出机关大院,踏上田埂地头,方能读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民生密码。在浙江安吉的“两山”理论发源地,干部与茶农共话生态经济;在四川凉山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干部同群众算起增收明细账。这些沾满泥土的脚印,丈量着干群之间的情感距离,也书写着“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执政情怀。走访调研不是走马观花,要“身入”更要“心入”。干部的清明之行走的是群众路线,访的是急难愁盼。从解决上学难到破解养老困,从打通“最后一公里”到搭建“就业桥”,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当春风吹拂田野,干部的身影应当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让发展成果如春雨般滋润万家灯火。


守清心,正己身,筑廉政之基。清明者,清而明也。 古人以清明喻吏治,《礼记》有云“清明在躬,志气如神”,讲的正是为政者需保持内心澄明。观诸历史,包拯“铁面无私辨忠奸”的刚正,于成龙“屑糠杂米粥”的清廉,至今仍是吏治典范。对现代干部而言,守清心不仅是个人修养,更是政治责任。要把廉政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从小处着手,从小事抓起。清明祭扫本是传统美德,但若借祭祖之名行利益输送之实,就变了味道。干部要常修从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正如苏轼所言“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当清明的细雨洗去浮华,干部的心中应始终盛放“廉洁之花”,让政治生态如春日晴空般明净。


清明是传承的节点,也是出发的起点。当历史的长卷缓缓展开,干部队伍以先烈热血为墨,以民生福祉为纸,以清廉风骨为笔,在民族复兴的万里征程中,镌刻下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丰碑。(山东省莱西市委组织部:于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