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年光阴流转,那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那些血火淬炼的壮烈史诗,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化作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更要从伟大的抗战精神中汲取丰厚滋养,接稳历史的“接力棒”,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力奔跑,用实干担当书写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传承精神,首先要厚植那份“愿得此身长报国”的赤子之心。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从白山黑水到中原大地,从共产党人“誓为祖国流干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到万千百姓毁家纾难、共赴国难的壮举,无不闪耀着最深沉、最炽热的爱国情怀。这告诉我们,没有国,哪有家?对年轻干部来说,传承抗战精神,首要的就是把这份对祖国最纯粹的爱铭记于心、融入血脉。要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把对党的绝对忠诚转化为坚定的政治自觉。要把个人的理想抱负,自觉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大局,珍惜和平年代的奋斗舞台,立足本职岗位,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具体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传承精神,更要激扬那股“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英雄气概。想想杨靖宇将军冰天雪地中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顽强,想想狼牙山五壮士弹尽粮绝后纵身跳崖的决绝,还有无数革命先烈在绝境中展现出的“宁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铮铮铁骨。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攻坚克难。今天的我们,虽已远离硝烟,但前进道路上依然充满挑战。无论是科技攻关的“无人区”、深化改革的“深水区”,还是基层治理的“千条线”、招商引资的“硬骨头”,都是新时代的“战场”。年轻干部要传承这份英雄气概,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韧劲。要敢于到困难多、矛盾大的地方去,多当几回“热锅蚂蚁”,多捧几次“烫手山芋”,在应对复杂局面、破解棘手难题的实战中,磨砺意志、锤炼本领,真正练就一副能扛重担、能打硬仗的“铁肩膀”,成为冲锋在前的排头兵。
传承精神,尤其要感悟依靠“四万万人齐蹈厉”的人民伟力。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伟大胜利。正是亿万人民的空前团结,汇成了淹没侵略者的人民战争汪洋大海。这深刻揭示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真理。作为年轻干部,必须时刻牢记“人民”二字重逾千钧。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真正走进田间地头、社区街巷,坐到群众的板凳上,听他们的“心里话”,解他们的“挠头事”。要善于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宣讲政策、凝聚共识,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只有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才能汇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这代人手中。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让我们年轻干部自觉接过精神火炬,将爱国情怀、英雄气概、人民立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强国有我”的担当和“时不我待”的劲头,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上奋勇前行,努力跑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好成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全部的光和热!(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通济街道:孙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