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名代表进万家”活动走深走实。近日,温宿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利用各村(社区)升国旗时机,开展主题宣讲活动,以“小切口”阐释“大道理”,用“家常话”讲清“心里话”,让党的声音走进千家万户,凝聚起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
国旗为证,代表宣讲接地气入人心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清晨的阳光洒满村庄,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各村文化广场冉冉升起,县乡两级人大代表与各族群众一同肃立敬礼。升旗仪式结束后,代表们立足国旗台下的“宣讲主阵地”,结合“万名代表进万家”活动要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开讲。
宣讲中,代表们既讲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 ——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左宗棠收复新疆,从屯垦戍边到新时代援疆,用群众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历史;又讲透惠民政策的“民生温度”,结合自身履职中收集的民情民意,聚焦教育“双减”、医疗报销、养老社保、农机补贴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用“身边事” 解读“好政策”。县人大代表艾力・买买提在依希来木齐乡宣讲时,特意带上最新的农机补贴政策清单,现场为种植户算清“收益账”:“今年购买大型播种机,国家补贴30%,算下来能省两万多,这就是党的政策给我们农民的实惠!”
互动答疑,搭建民心相通“连心桥”
“王代表,我家孩子在县城上学,能不能享受住宿补贴?”“艾斯卡尔代表,村里的文化活动能不能多办些各民族舞蹈交流的节目?”宣讲现场设置“你问我答”互动环节,代表们拿出随身携带的“民情笔记本”,逐一记录群众疑问,当场能解答的即时回应,需要协调解决的详细登记,形成“收集—交办—反馈”的闭环机制。
吐木秀克镇人大代表、塔木里克村小学教师艾尔肯·库马西在宣讲中,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结合学校“三免一补”政策、新增的多媒体教室变化,用对比数据说明教育惠民成果:“这十年,我们镇中心小学的国通语普及率从75%提高到100%,孩子们和县城学生一样能上‘空中课堂’,这就是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的体现。”这种“有数据、有案例、有温度”的互动,让群众在提问与解答中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
常态长效,让代表履职扎根基层
此次国旗台下的宣讲,是温宿县人大常委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名代表进万家”活动的常态化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县乡两级990名人大代表已累计在升国旗时段开展宣讲860余场次,覆盖群众12万余人次,收集群众诉求320余条,现场解决210余条,其余均已转交相关部门办理。
下一步,温宿县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推动“万名代表进万家”活动与基层宣讲深度融合,组织代表们结合“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接待、“民情走访日”等履职形式,把宣讲台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工厂车间,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各族群众心中生根发芽,让人大代表真正成为政策的“宣传员”、民情的“收集员”、矛盾的“调解员”,以实干履职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强国梦”的磅礴力量。(通讯员:张娓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