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治理 >
综合治理
培训成果别只看上去很美
时间 :   2025-07-30 19:4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在不少干部培训班上,我们看到这样一幕:展示墙上挂满“调研成果”,研讨会上金句频出、妙策纷呈,一派“花繁叶茂”的景象。但课程一结束,这些成果却往往随之归档、沉睡,真正被拿去落地的少之又少。培训的“盆景”摆得好看,可真正变成推动发展的“风景”,却并不多见。


这就引出了一个老问题:干部培训究竟是为“学个明白”还是为“干出实效”?


其实,干部培训搞得好不好,不仅看有没有“新点子”,更要看有没有“转化率”。比如湖南常德的一些做法就值得点赞。他们把中青班课题和市委的重点工作紧紧挂钩,调研成果不仅出现在汇报 PPT 上,更实打实进入了政策制定和项目设计流程,成了干部队伍“带着任务来、奔着问题走、揣着成果回”的生动样板。


为什么有的地方能把“好点子”变成“生产力”,而有的地方却只能让成果“沉睡书柜”?问题往往出在两个地方:一是机制不到位,二是观念没转变。


先说机制。不少地方培训结束后,调研报告归档、总结材料入库,组织部门“任务完成”,职能部门“未接上口”。好比一盆长得很美的盆景,无人打理,自然难成气候。更缺乏的是“再孵化”机制:好不容易在培训中长出的“创意苗”,如果没有政策、资金、平台的后续灌溉,成果也只能原地枯萎。


再说观念。一些干部参训只是为了“拿证书”“留痕迹”,对课题调研不上心、对成果转化无期待,只求“交作业、不掉队”。培训成了一种“经历”,而非“成长”。这种“任务式”学习、表演式调研,怎能产出“真金白银”的成果?


说到底,干部培训不该只是“学会了什么”,更应回答“做成了什么”。建议,各地组织部门可以考虑建立“培训成果对接机制”,为好成果开辟“绿色通道”,让它们有机会进入真实政策环境中“实战”。还可以设立“转化基金”“项目孵化器”,把“建议书”变成“项目书”。更进一步,在干部考核中适当引入“培训成果转化率”指标,激发更多干部“真钻研、真解决”。


干部培训从来不是“走过场”的事,它该是干事创业的“预热场”、改革突破的“练兵场”。只有让培训成果真正“接上地气、冒出热气、变出实效”,干部培训才能从“看着好”迈向“用得好”。


一朵朵“培训盆景”能不能结成果子,考验的不只是组织能力,更是治理智慧。别让干部培训只停留在“课堂高光”,要让它成为发展路上的“长明之灯”。(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