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我们迎来了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是刻在中华民族记忆深处的伤疤,更是一座警示钟,时刻提醒着我们:历史不容忘却,吾辈当自强。
88年前,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七七事变,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向卢沟桥和宛平城发起进攻。这一事件,如同一把利刃,刺破了中国大地的宁静,拉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大幕,也成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起点。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无论是正面战场的激烈厮杀,还是敌后战场的艰苦斗争,无数先烈用热血和生命筑起了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首过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据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更是难以估量。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无数家庭的破碎。从东北抗联的白山黑水,到淞沪会战的激烈巷战;从平型关大捷的振奋人心,到百团大战的浴血奋战,每一场战斗都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意志和顽强的抗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战,最终赢得了胜利,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铭记七七事变,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开创未来。如今,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种风险挑战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等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团结一心,奋发图强。
在新时代,我们要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科技创新领域,科研人员要勇于攻克“卡脖子”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广大干部群众要齐心协力,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农村环境,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国防建设方面,军人要坚守岗位,保家卫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国际舞台上,中国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铭记历史是他们成长的必修课。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开展主题班会、红色研学等活动,让青少年了解七七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感受先烈们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只有让青少年铭记历史,他们才能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卢沟晓月照千秋,七七烽火忆国仇。”七七事变虽然已经过去了88年,但那段历史带给我们的伤痛和教训永远不能忘记。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将抗战精神融入到血液中,化作前行的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顽强的毅力,听党指挥,团结奋进,勇攀高峰,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在中华大地上。(榕江县车民街道办事处:王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