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常工作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事不归我管”“多干多错,不如少干”……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仅影响工作效率,更会损害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作为社区工作者,尤其是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主动担责不是“多管闲事”,而是践行初心使命的体现,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必然要求。
主动担责是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正是依靠无数党员主动担当、冲锋在前,才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在社区这个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党员干部更应带头破除“旁观者心态”,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比如,看到楼道堆放杂物存在安全隐患,主动协调解决;发现邻里矛盾,及时调解化解。这些看似“分外之事”,实则是分内之责,体现的正是“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担当精神。
党建引领需要“多管闲事”的担当
社区治理千头万绪,单靠制度约束或少数人努力远远不够。党建引领的核心,就是激发每一名党员、每一位工作者的主人翁意识。有的同志担心“管多了惹麻烦”,但如果我们都选择“各扫门前雪”,社区的问题只会越积越多。相反,主动跨前一步、多问一句、多帮一把,才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例如,某社区党员志愿者发现独居老人生活不便,主动联系物业和社工成立帮扶小组,这就是党建引领下“多管闲事”带来的温暖实效。
在担当中锤炼党性,在奉献中践行宗旨
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不仅体现在理论学习中,更体现在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上。主动担责可能会多花时间、多费精力,甚至可能遭遇误解,但正是这样的考验,才能锤炼出“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的过硬作风。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用“多管闲事”的主动性换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榕江县车民街道:石深远)